台海的“围点打援”战术

未来的台海作战模式可能有两种:
A.阻援打点(阻美打台)
B.围点打援(围台打美)
A方案“阻援打点”是大家通常认知的对台作战思路,即解放军兵分两路:一路与美军对峙或通过弹道导弹等手段实施“区域拒止”(反介入作战),另一路集中兵力以最快的速度强行登陆拿下台湾。
无论是一周、一百小时还是三天等大家熟悉的说法,都基于该大思路——在美方增援部队赶来之前结束战斗。
即A方案强调速战速决,时效性。
B方案“围点打援”则完全不同。
所谓围点打援,核心是在“打援”,具体思路是这样的:
第一步,通过水面、水下、空中和岸基力量封锁台海周边范围,但并不动手。
第二步,将以多航母战斗群为核心的强大海上力量布置在台湾外海,配合岸基力量静候“援军”。
接下来便会有四种可能:
1、 美军不来
2、 美军象征性来
3、 美军全力以赴-对峙、秘密谈判
4、 美军全力以赴-决战
图片
在华盛顿鹰牌的战略规划中,台海战事的逻辑线最好是这样的:大陆强势攻台,台军拼死一战;双方伤亡惨重后美军神兵天降,成为战略天平上的关键砝码,一举主导战局。
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美国人都是这种思路——先看戏,再出手;伤亡最小,收益最大。
可如果大陆方面以“围点打援”的强势姿态静候美军到来,对华盛顿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大陆方面并不会按照美国设想的思路搞“反介入-强攻台湾”,而是会以在台湾周边海域与美军打一场决战为模式彻底解决台湾问题。
这样就非常合理的解释了为什么大陆要造辽宁舰、山东舰、003、004航母。
台湾海峡200多公里宽的地界,作战飞机从大陆沿岸起飞,无论是东南西北方向都完全满足对台作战需求。
那四条航空母舰的角色是什么呢?
原来是围点打援用的。
图片
技术难度上的问题我们先放一边,接下来从政治上分析一下“围点打援”相对“阻援打点”的优势。
优势一:
一旦开战或者台湾被封锁,台军和台湾独派人士的所有希望就是美国。
如果解放军摆出围点打援的架势后美军不来、象征性来,或是全力以赴来了但仅仅是对峙(秘密谈判),台湾的军心民心都很容易土崩瓦解。
此时大陆将收获完好无损的台湾,且道义上具有巨大的合法性——没有造成太大的流血伤亡。
优势二:
退一万步讲,即使与美军决战不可避免,先打比后打强。
与其在开启对台登陆后两线作战、让美军伺机而动捡果子吃,不如直接采用封锁困台的方式,将绝对主力摆在打援的位置。
只要打赢或者打跑了援军,台湾同样将不战而胜。
优势三:
台海离大陆毕竟太近了,一旦大战爆发难免会误伤大陆沿海城市。
如果将战线往第一岛链方向前推300~500公里,空中支援和弹道导弹部队支援效果所受影响很小,但对大陆沿海城市的保护效果会大大提高。
综合以上,部分军事专家就认为,大陆第一阶段对台作战的模式一定是“困台”——施压、封锁但并不真正开火。
以多航母战斗群与来增援的美军强势对峙,如果美军试图突破封锁,解放军便会开火打援。
纵观战争史,在“围点打援”的军事案例中只要援军被打败或打跑,“点”必然会被轻易攻克。
即对解放军来说,最为急迫的能力是打援的能力。
这样就合理解释了为什么看起来攻台作战并不必需的航空母舰早下水早成军了很多年,而登陆作战的核心装备075两栖攻击舰进度则稍缓,直到2021年才姗姗来迟的服役。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