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上的商业迭代

昆明轨道网织出了城市新型商业便捷网,从地下一直贯通到地上,纵横驰骋。从同德昆明广场、恒隆广场、北辰财富中心大型商业广场,到北云66地下商业街,再到地铁站内贴心的便利店、包子铺,昆明轨道商业经济无缝对接着昆明人吃住娱行,展现出这座城市最具活力的一面。
地上壮阔
景星花街,人流自地铁口鱼贯而出。地铁的通达,为这条富有老昆明特色的街道带来源源不断的四方来客。
景星花街街口无缝衔接地铁3、5号线换乘站五一路站。景星花街所在片区保留着最具老昆明特色的市井人文。“地铁的纵横便利是推动景星花街改造的首个原因。”景星花街商业运营负责人说。景星花街改造前是景星街,是昆明市井文化的发源地,承载着无数昆明人的美好记忆。如今,项目在装修建造上,保留了老昆明的风格特色,运用海派风格和元素进行场景改造,打破传统商业街区模式,围绕老昆明市井文化“新旧并置”,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氛围和特色业态,并依托昆明地铁成为昆明旅游热门打卡点。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景星花街日均人流量超过千万。
从景星花街所在的五一路站C口穿出到B口就是昆明现代商业中心顺城。短短5分钟就可以从一排排“一颗印”式的老房子中穿梭到摩登商场,这仅仅是一站地铁带来的便利。而乘上地铁一小时内便可以西到西山茶马花街,南到呈贡七彩云南城市综合体,北到目前昆明时尚商业前沿——同德昆明广场。昆明的消费半径,就此拓宽。
地下精美
上班族张晓阳一早从位于同德广场的家出门,3分钟后刷卡进入地铁1号线白云路站,在站内7-Eleven便利店买了一杯香浓的咖啡,10分钟后他会从地铁1号线的东风广场站C口出来,直接进入恒隆广场32楼的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我三分之二的消费都是在地铁内完成的。”张晓阳说。
“随着昆明轨道交通网络的纵横交错,给通勤构筑了一张一站式消费网络。地铁对于昆明商业而言,正如同一条‘黄金’运输线,庞大的消费群体被有序输送到各个资源集聚区。”北云66商业运营处负责人对此颇有感触。
链接同德昆明广场下层的北云66是集时尚潮流、文化艺术、购物体验为一体的多元化主题场景步行街,主打为地铁人流提供购物、餐饮、休闲、交通疏导等服务,创新消费场景,在新零售、新型消费等方面激发消费活力。作为昆明已建成的最大规模承接地铁的地下步行街,北云66在昆明地铁构建起了现代化新型城市商业地下空间,开创出了地下空间经济更多的可能性。
在昆明轨道商业经济发生裂变背后,昆明轨道交通的转型发展是重要推手。昆明轨道集团加快市场化转型发展,全力将“2331”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充实完善地铁生活圈内涵,不断丰富吃喝玩、衣住行、医教娱乐等消费场景,满足市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调查问卷显示,地铁站内最受欢迎的除了“昆明速度”,就是饭团、三明治、甜品、炸串、关东煮、软饮料等美食。
芒果智库商业经济研究员王詠雪表示,以小空间对接大需求,是城市更新的一个重要思路。循着这样的思路,对大街小巷的存量空间进行“微改造”“精提升”,都市生活的便利性一定会提高一个档次,都市消费的潜力也能被进一步挖掘。     记者徐晓俊报道
市民声音
扩大生活半径丰富购物选择
家住南市区天泽园的周先生有两个孩子。两年前,地铁5号线的开通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我住的小区只有一些小底商,想要逛商场,就得去市中心。考虑到开车出行常常会拥堵,不方便,我一般只会就近逛逛公园1903或者爱琴海,但有些孩子需要的东西这两个商圈没有。地铁5号线开通后,从我家出发,步行两分钟就有一个地铁站,我去市中心方便多了,也给我带来了更多选择。”
5号线开通后,给沿线的商业带来了更多的人流,例如南亚风情第壹城,抓住机遇对商场进行了升级改造,为市民的购物丰富度及体验感加分。南亚对面的滇池时代广场,也在5号线沿线打造了全新的篆新滇池菜市。
一大早,市民王女士就来到了篆新滇池菜市,“我只要有时间,就会坐地铁来这里逛逛。这个菜市场跟传统的菜市场有些区别,带着文旅属性,可以买到最地道的云南食材,野生菌、鲜花饼、石屏豆腐、宣威火腿、海鲜、粮油副食、牛羊禽蛋、蔬果、蒸卤熟食……逛起来心情很愉快。要是没有地铁,我不会跑这么远卖菜,估计就只是在家门口的郑家河菜市场逛逛。应该说,地铁让我的生活半径扩大了。”记者王曼君报道
可以精准把控时间
“我之所以选择住在这里,就是因为地铁2号线的北部汽车站在家门口。”住在北市区铂宸府小区的昆明市民陈女士表示。
“我家附近没有大型商业体,想要逛街购物不太方便。虽然家里有私家车,但是北市区人口比较密集,一到早、晚高峰车流量特别大,经常会遇到堵车的情况,找停车位也是一大难题。选择乘坐地铁,这些烦恼就没有了。”陈女士说,“以前逛街,要尽可能选北市区的商业体,例如昆明同德广场、北辰财富中心等等。有了地铁,我到全城的任何一个商业体都很方便,再也没有堵车烦恼。”
除此之外,陈女士的孙女每周要去位于七彩ME TOWN的一个英语培训机构上两次课,下午6:20的上课时间刚好是交通晚高峰。“如果没有地铁,我连接送孙女的时间都把握不了,就怕路上堵车或是其他的紧急情况。”陈女士说,地铁让自己可以更科学合理地规划时间。(昆明日报 记者王曼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