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点亮乡村 “藏”在国画里的孙家沟

临县孙家沟村是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里古建筑错落有致、沧桑古雅,十八大院和三十二小院错落有致分布在南北莲花盆内,俨然一个山明水秀的“世外桃源”,以及独特的晋派建筑风格吸引各地的画家来这里写生创作。今天我们就从一幅画说起,看一看“藏”在国画里的孙家沟。
图片
早上八点,位于吕梁山深处的临县孙家沟村热闹了起来。一场主题为“古燕丹青〞——廊坊十人中国画邀请展在这里开展,和其它画展不同,这场画展的展出地设在了吕梁农村的窑洞里,虽然远在农村,但十多位来自廊坊的知名画家却慕名而来,廊坊到吕梁700多公里,是什么吸引了他们?我们在一幅画里找到了答案。
图片
【同期】画家 谢永增:它这个建筑是错落有变化,(这里)特别入画,整齐,它高低变化特别符合画画人的审美,能够与画家呼应起来。
谢永增是北京画院的专业画家,五年前,他与孙家沟村结缘,在这座依山而建、上下两层、由几十孔大小窑洞组成的院子里,建立了全国首个窑洞艺术馆,每孔窑洞就是一个小展区。在5年多时间里,这里已经先后举办了30多场画展。这幅《惠风吹进孙家沟》就出自他的手笔,生动展示了孙家沟这个古村落的建筑风貌,而这些古朴的建筑也成为了画家们内心向往的素材写生地。
图片
【同期】画家 谢永增:这个艺术资源在城市是扎堆儿的,它发挥的作用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恰恰乡村是缺少这一块儿,是一个空白。原以为我们把馆建在乡村,不会有人来看,最初心里也没底,没想到建了以后非常热闹。
图片
谢永增画中的孙家沟村,位于临县三交镇东部,是明末清初的古村落,村里古建筑错落有致、沧桑古雅,这里能够成立一座艺术馆,与其浓厚的历史底蕴紧密相关。孙家沟村有多座保存完好,始建于明末清初的窑洞大院,被列入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中国传统村落,而艺术馆的建立也促进了孙家沟村古窑洞建筑群的修缮和利用。
【现场出像】吕梁台记者 薛琨 :这里就是孙家沟一处正在修复的四合院的民宅,而我身后的这个门窗,上半部分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下半部是刚刚修缮完成的,值得一提的是整个院里的门窗都是采用榫卯结构榫起来的,没有采用一颗钉子,通过这种修旧如旧的办法,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村里的原貌。
图片
【同期】木匠 王根祥:做这么大的窗户,阴阳口子、牙母铆子得有40多个,我们做成以后再涂漆一次,基本上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又能坚持到200多年前的那个效果。
一屋一瓦,一草一木,不仅仅是积累下来的宝贵物质财富,也让文化的传承更加具象。为了更大程度上还原古村古貌,在古迹修缮过程中,孙家沟村坚持以历史资料为蓝本,召集十多名村镇有名木匠、瓦匠,最大限度利用原有材料、保存原有构件、使用原始工艺,并注重保留与传承传统工艺做法,使更多的历史信息能够被尽可能多地保存下来。
图片
【同期】吕梁市临县孙家沟村党支部书记 王建龙:整体风貌是明柱萨砂岩高疙台建筑风格,全村一共有19处明清古院落,我们采用不拆旧新建的原则修缮全村,门窗用榫卯技艺,石挡墙用白灰加土勾缝,修旧如旧还完古村原貌,现在16处院落已经修缮。
图片
因为特有的古窑洞建筑群,现在越来越多的画家走进这里,而这里,也已经成为了各院校艺术系学生们的写生基地,签约的美院写生基地已有近10家。
图片
【同期】廊坊师范学院书画研究院院长 孙万秋:山西是我们地上文化遗存比较保留好的省份。这个村就是个典型,这个村在建设过程当中修旧如旧,保留了文化的遗存,也是我们画家非常关注的地方,所以经常到这里来写生采风。
图片
如今,古村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村民们也耳濡目染,今年55岁的村民王勤平在村里开了一家民宿 ,他经常会去艺术馆看看画,学习着提升房间的艺术气息。
独特的古建文化、浓郁的艺术气息,赋予了孙家沟村新的活力。如今的孙家沟村已经发展为融民居、历史遗产、研学、文旅于一体的旅游新村,古建筑与艺术文化交融相汇,艺术点亮了乡村,蔓延在村里的每个角落。
记者:薛 琨 陈俞任
来源:吕梁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