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曲县:筑梦乡村展新姿

图片
阳曲县七峰山羊驼养殖基地帮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邓寅明 摄
  近日,在我市某大型商场内,几只漂亮乖巧的羊驼格外引人瞩目,众人纷纷举起相机,或拍它,或跟它合影,不亦乐乎。在阳曲县杨兴乡七峰山羊驼养殖基地,饲养着2000多只这样的萌宠,销往全国各地。
  该企业是阳曲县推动乡村振兴引进的特色农业项目。如何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阳曲县锚定建设农业强县目标,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全面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建设了一批具有阳曲辨识度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分类施策 培育富民产业
  原来的七峰山,放眼望去沟壑纵横、乱石嶙峋,几条土路崎岖坎坷。在这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漂洋过海”的羊驼却安了家。企业负责人邓昕在多方面的支持下,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羊驼养殖成了当地特色支柱产业。短短几年间,依托羊驼养殖,杨兴乡的坪里村和鄯都村基础设施完善了,农家乐建起来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
  “这些都得益于与科研院校加强合作,在专家的建议下不断调整和改善饲料配比,开展羊驼人工授精核心育种群的研究,大大提高羊驼的繁殖率,降低养殖成本。”邓昕介绍,经过多年的探索,企业逐渐走上发展快车道,下一步还将和科研院校继续合作,开发羊驼系列产品,从一产向二产、三产不断延伸。“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我们也将做好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带动村民共同致富。”鄯都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郭东彬对下一步的发展信心十足。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阳曲县,像七峰山羊驼养殖基地这样的龙头企业还不少。该县坚持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围绕桦桂羊肉、七峰山羊驼等特优产业,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全链条发展、集群式推进。接下来,该县还将不断强化新项目建设,重点推动山西领创生命健康创新综合体等一批龙头项目落地开工,推动神农边鸡等一批新建项目开工建设,推动万亩黍米种植基地、东方希望等一批续建项目建设投产。大力推进“村庄建设+特优产业+生态旅游”发展模式,逐步探索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转型新路,实现资本引进来、资源活起来、村庄美起来、产业兴起来、农民富起来。
  因地制宜 扮靓乡村颜值
  大盂镇棘针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红喜最近很忙。今年阳曲县精准定位村庄类型和发展方向,全县要建成棘针沟、录古咀、鄯都3个“千万工程”精品示范村和杨兴村等9个提档升级村。
  前几年,棘针沟村在当地企业喜跃发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全村有了很大变化。上下水改造、村里巷道硬化、亮化美化等逐年推进,村里还建设了城墙、小游园等。产业方面也有了不少进步,喜跃发集团建起53栋蔬菜大棚,不少村民在这里打工,也有村民租用大棚种植蔬菜、水果。还有很多村民在喜跃发集团务工,或承包小型项目。
  刘红喜介绍,今年要打造精品示范村,村里早早就开始张罗。整体规划邀请山西省规划设计院负责,包括基础设施提升、村容村貌改善、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等,村里也深度参与,提出了不少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除了整体提升改造,今年村里计划和喜跃发集团加大合作力度,入股蔬菜大棚建设。该村距离营响未来·千曲国际教育营地仅1.2公里,将利用现有场所建设路桥博物馆,并与千曲国际教育营地合作,发展研学旅游。“我们将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刘红喜说。
  对于精品示范村的建设,阳曲县已有明确目标。该县将坚持因地制宜,实施“多规合一”的实用性规划,最终实现村容美丽宜居,村貌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便捷,产业发展强劲,联农带农明显,乡村平安和美,风貌积极向上,让每个农村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循序渐进 夯实美丽根基
  夏日骄阳似火,走进黄寨镇录古咀村却感到心旷神怡。沿着新铺设的柏油路一路进村,两旁的蔬菜大棚和中草药种植基地被绿树环绕,村民的房屋粉刷一新,临街的墙面上画着丰富生动的彩绘……
  这几年,录古咀村种植桃、苹果等经济林3000多亩,“碧山水蜜桃”品牌在太原市叫响。与第三方合作,实施中药材种植,5个自然村近1000人,年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经济收入提高了,村子的硬件实力增强了,软实力更要增强。
  该村开始探索积分制管理。村民们可以通过志愿服务、卫生整治、助人为乐、当乡风文明榜样等渠道获得积分,而且积分也搞继承制,父母赚的积分孩子可以当钱花。家庭积分排名靠前的,可以享受招聘优先、入党优先等待遇。而一旦发生违法乱纪,积分可能会清零,甚至被倒扣。录古咀用积分制度撬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汇聚起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去年一户村民要娶儿媳妇,女方过来了解情况,我们就拿出他家的积分排名给对方看,看着积分靠前,女方立马同意了这门亲事。”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智军笑着说,“我们还在不断完善积分制,从5岁的孩童开始,只要有行动能力的村民都有积分,积分制将扩展至村民的方方面面。”
  这些年,阳曲县不仅在改水改厕、村道硬化、绿化亮化等“看得见”“见效快”的地方下功夫,也在治理体系构建、乡村产业培育、乡风文明建设、文化传承发展等“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该县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社会治理体制和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积极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网格制、数字化等有效做法,推进乡村治理省、市示范村镇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记者 李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