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出货量已超4700台,这些纯血统“长三角”机器人超有实力!

控制器出自上海,伺服电机产地衢州,减速机则为苏州出品,轴承来自温州,机器人本体及一二级零部件供应均不出苏浙沪皖……这样的纯血统“长三角”弧焊机器人,已在诸多生产线“上岗”,性能接近国际一流水平。
图片
5月23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位于嘉定的新时达机器人智能工厂。公司总裁梁锐透露,由新时达担当“链主”生产的“全长三角造”弧焊机器人,从2022年下半年至2024年第一季度,出货量已超4700台。其中今年一季度出货量近1600台,是去年一整年的三分之二。
图片
机器人产业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产业和关键产业。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并且连续两年市场份额超过全球一半。同时,中国自主品牌机器人“异军突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22年7月,由上海经信委牵头组织“全长三角造”机器人计划,以抵御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进口依赖程度高所导致的产业链、供应链风险。所有零部件均出自长三角区域的工业企业。在该计划中,新时达机器人被推举为首轮“链主”。
“链主”企业,一般是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具备技术及品牌优势、行业话语权和产业链带动能力。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控制器、减速机与伺服电机,是三个最核心的部分。作为“链主”的新时达正是靠电梯控制器起家,多年来深耕运动控制技术。去年,新时达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机器人控制柜产品,不但创造了行业极限的体积,同时出色解决了小体积与散热性之间的矛盾,技术先进性很快在行业掀起波澜。因此,新时达不仅负责了“全长三角造” 机器人的整机生产,也提供了控制技术。
图片
根据计划,“全长三角造”机器人在2022年的首批出货量要超过200台,2025年力争下线2000台。而根据梁锐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一季度,“全长三角造”机器人出货量已超过4700台,远远超过计划目标。
据透露,一份严密科学的报告,围绕工业机器人速度、精度、可靠性等核心指标,将“全长三角造”机器人对比全球头部品牌同类机器人,进行了数十个子项的细致测评。结果显示:双方实力差距被控制在3%以内。
这样的品质,出色完成了经信委“整体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接近国际一流水平”的要求。甚至,“全长三角造”机器人还具有更优的服务及价格竞争力。
图片
目前,这些“全长三角造”弧焊机器人已在吉利、比亚迪、海尔等企业的生产线“上岗工作”,在汽车零部件、钢结构、白色家电、橡胶轮胎等行业应用落地,以更可靠、更高效、更智能的解决方案,实实在在为中国制造助力。
图片
在工业机器人行业,有着“四大家族”的说法。梁锐介绍,10年前,ABB、库卡、发那科、安川四大品牌在中国市场占比约80%,而随着中国国产机器人的崛起,目前在销量上已经能与“四大家族”平分秋色。
图片
然而,这也意味着国产机器人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和更苛刻的客户要求。梁锐坦言,客户并不会为“支持国产”的情怀埋单,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性能差不多、价格要更低、对错误容忍度更低,有问题就会要求立马解决。”这也倒逼新时达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
图片
谈及国产机器人的崛起,梁锐认为,这并不是单个品牌造就的,而是依靠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共同成长。“全长三角造”机器人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而这也是上海全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生动案例。
近年来,上海紧抓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工厂两个“牛鼻子”,累计建成国家级标杆性智能工厂3家、示范工厂19家、优秀场景111个,是国家级智能工厂和优秀场景“双料冠军”城市。目前,已累计培育“工赋链主”25家、工业互联网平台34个,共链接全国120多万家企业、861万台设备,带动21万中小企业上平台。
  作者:
文/图/视频/编辑:蒋竹云责任编辑:王蔚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