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后最忌讳的,是分不清主次

图片
文|徐子敏(富书专栏作者)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我整天忙得脚不沾地,却丝毫感觉不到进步和成就感?”
有个高赞回答:“因为你只是在瞎忙,不分大事小事,什么都忙。”
生活里,不是每件事都同等重要。
不分主次地忙碌,只不过是自以为努力的错觉。白白付出了时间,却得不到成长。
35岁之后,我们的精力大不如前,如果还抓不到重点,把有限的精力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结果只会事倍功半。
事有轻重缓急,理清主次,抓住重点,才是过好这一生的关键。
图片
图片
事有先后,用有缓急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一书中,提及一个概念:认知带宽,又称为心智容量
人一天能思考的事情是有限的,要是天天纠结出门穿什么衣服,吃饭的时候看什么剧这样的琐碎小事上,认知带宽很容易被挤占掉。
对于自己的职业目标、人生规划,便没有足够精力去思考,去提升,慢慢陷入贫穷当中。
在一堂时间管理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大罐子,往里边装鹅卵石。
直到装不进去了,他问学生:“你们说这个罐子满了吗?”
“满了”,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说道。
教授笑了笑,随后从抽屉里拿出一袋碎石子,从罐口倒进去。
直到碎石子把鹅卵石的缝隙填满,他又问学生:“现在这罐子是不是满了?”
这回学生们不敢回答太快,有的吞吞吐吐地说:“可能还没满。”
教授会心一笑,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倒进罐子里。
倒完后,他又问:“现在呢?”
“满了!”学生们看到罐子已经被鹅卵石、碎石子、沙子填满得没有空隙,坚定不可能再装下其他东西了。
不料,教授拿出了一瓶水,往里边倒了很多。
做完这一切,教授问学生:“从这个实验里,我们能够获得什么启发?”
有学生回答道:“无论我们平时的工作有多忙,行程排得有多满,只要挤一挤,逼一逼,还可以再做很多事。”
教授笑了笑,说:“回答不错,但这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最重要的信息。”
接着教授提了一个问题:“假如我们调整下水、沙子、碎石子和鹅卵石的顺序,会怎么样?”
学生们仔细思考后,恍然大悟。
要是先用沙子和水把罐子倒满,想要再放入鹅卵石,会发现已经放不进去了。
古人云:“事有先后,用有缓急。”
我们生活里碰见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就像罐子里的鹅卵石、碎石子和沙子,有先后主次之分。
如果把过多精力放在“沙子”这些小事上,没机会去做“鹅卵石”这些大事。
长此以往,一天、一个月、一年下来,发现日子还是跟往常一样,重复、琐碎。
法国作家拉罗什富科说过:“整天只知道为琐碎的小事忙碌的人,必然成不了大器。”
决定一个人能不能成长、有没有出息,是罐子里放进去了多少“鹅卵石”,而不是有多少“沙子”。
分清主次,专心把真正的大事做好,一个人才有可能成事。
图片
图片
不分主次,成不了事
有同事问了罗振宇一个问题:“工作能力的本质是什么?”
罗振宇想了想,说:“工作能力就是能分清主次的能力。”
如果不分主次,什么事都抓,什么事都做,再有能力,最后往往只能一事无成。
热播剧《平凡之路》里边董娇娆的经历,就引起了很多人共鸣。
为了能留在大城市发展,她拼了命努力,把自己的所有时间都倾注在工作里。
每天最早到办公室,晚上熬到最后一个走,加班积极,从不请假,几乎没有双休日。
甚至,就连跟男朋友约会,也是抱着电脑不忘工作。
可是,这么努力上进的她,却被辞退了。
她满肚子委屈,找领导理论。
领导一句话戳破真相:“你对自己工作做得怎么样,心里没有一点数吗?我们公司只看业绩,不需要低质量的勤奋。”
在职场上,董娇娆确实表现得非常卖命,但细细分析,她干的活基本是没有价值的繁杂琐事。
每天帮忙订外卖、预订会议室、贴发票、打印资料、做PPT,甚至还帮领导养猫,做的都是这些低水平的事情,随时可被替代。
《异类》作者格拉德威尔提出一万小时理论,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花一万小时的持续努力和练习。
这句话没错,但背后还有一层隐藏信息。
如果这一万小时只是在低层次重复,即便一万小时花出去了,也没用。
正如董娇娆的工作,即便她投入再多精力,也成为不了工作上的佼佼者,领导也不会高看她一眼。
最主要的,是抓住更重要的事情,钻研案例,深耕业务,不断精进提升自己。
我们常说凡事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但如果分不清主次,整天干着“捡芝麻丢西瓜”的事,努力得再多,也成不了事。
正所谓:将军有剑,不斩苍蝇;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分清主次轻重,是每一个想改变人生、想成事的人必要的清醒。
否则,简单的工作重复一万小时,到最后也只能被社会淘汰。
图片
图片
分清主次,高效成事
林语堂说:“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渐澄清、滤除那些不重要的杂质,保留最重要的部分。”
要想成事,就需要剔除掉琐碎的小事,把精力放在至关重要的事情上。
美国原第二大钢铁公司伯利恒总裁理查斯·舒瓦普一度为公司效率低下而苦恼。
于是向效率专家艾维·李寻求帮助。
艾维·李教给他一个简单的方法:每天列出所有待办事项,并按重要程度排序,然后从最重要的事项开始做起,直至完成。
舒瓦普尝试后,发现效率显著提高,向整个公司推广这套方法,并慷慨地支付了艾维·李2.5万美元作为报酬。
就这样,伯利恒公司遵循着“要事第一”的原则,5年后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厂成长为美国第二大钢铁公司。
舒瓦普常跟朋友说:“这是公司近年来最有价值的一笔投资!”
工作需要努力,更需要“巧力”。做事情没有主次,只会被事情牵着鼻子走,碌碌而无为。
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三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大家凡事能够理清头绪,事半功倍。
1、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礼记·中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没有明确的目标,像只无头苍蝇一样乱窜,闯不出什么结果。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知道自己要什么,清楚自己的目标在哪,是成事的前提。
2、分清主次,优先排序
雷军说:“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事情很多,我们可以把事情全部列下来,按照优先级划分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也不紧急”四类。
对于重要紧急的事,需要预留出足够时间,立即行动,以便取得好结果。
面对重要不紧急的事,可以制定好计划,从容不迫去完成。
对于那些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可以委托别人去处理。
至于那些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就一定不要做。
凡事要事第一,可以让你的人生更有效率。
3、及时复盘,助力成功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同样的事情,遇到过一次后,后续再做时,还会出错。
究其原因,是没有及时复盘,总结经验。
人很难一下子就成功,但我们可以更快地成功,复盘就是其中的加速器。
通过复盘,可以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哪里可以改进。
随着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近。
图片
图片
作家小野说:“人生就是不断选择、不断放弃的过程,有所放弃,才能让有限的生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二八定律”告诉我们,集中精力解决好最重要的20%, 余下的80%便迎刃而解。
分清主次,把不必要的事情砍掉,把握住重心,才能掌控人生。
让我们一起专注20%的要事,获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简介:徐子敏,富书专栏作者,富小书的人,一个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种能力来支撑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第4本书已出版,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本文:富小书,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