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野生动物频“出镜” 永德大雪山守护万物和谐共生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李璟
初夏时节,走进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目是绿,移步皆景,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近日,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整理红外相机时,发现红外相机拍摄到了“林中仙子”白鹇活动珍贵影像,画面中可以看到雄雌白鹇以及年幼白鹇正在觅食。
近年来,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立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工作,建立起了“管护局+管护站+管护点+专职巡护员”的组织体系,实现了对保护区网格化、精准化、责任化管理。同时,持续完善巡护员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巡护员管理模式,强化保护区规范管理,实现了从“要我巡护”到“我要巡护”的根本转变,进一步推动自然保护区各项工作责任落实落细。
“只有周边社区的公众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才能做得更好。”保护区管护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保护区强化党建引领,按照“局党支部+社区党支部+机关农村党员+专职巡护员+志愿巡护员”的联管联建模式,成立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理事会18个,保护区和社区共管共建氛围浓厚,实现了共享共赢,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多年来,保护区管理措施和保护策略得当,遏制了对保护区资源的非法利用,严厉打击各种破坏保护区资源的行为,有效促进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发展。
与此同时,保护区还按国家“智慧保护区”建设投资导向及技术要求,不断加大保护区科技信息化投入力度,持续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信息化水平。针对保护区科研人才匮乏这一实际,管护局多渠道引进自然保护区管理等亟需人才。同时,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交流,深化科研项目合作,深度合作引才聚智;先后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全球环境基金、云南大学、中国西南种质资源库等10余个国内外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科研院所签订了《框架性合作协议》,在技术单位指导下设置了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固定听点4个及巡护监测路线3条、鹿科动物监测样线5条、鸟类监测样线6条、两栖动物监测样线12条、外来有害植物入侵监测样线2条;设置植被植物监测样地19块,保护区的科研监测水平和实力得到有效提高。
2023年以来,保护区工作人员通过红外相机成功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蜂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缅甸斑羚等多种野生动物。2023年12月底,管护局经过为期两个多月的反复密集监测,确定保护区新增一只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的独猿。作为中国濒危旗舰物种,目前西黑冠长臂猿全球总数仅1000多只,其中尤其珍贵的滇西亚种,仅在永德大雪山保护区确认有3群加1只独猿。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在持续不断的保护与监测下,目前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原始性、典型性、完整性、多样性及稀有性极为突出,被誉为最原真自然保护区。经调查监测,保护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生物量等均有增加,野生动物种类、数量长期保持稳定,一幅万物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