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提高电池效率的方法:利用水

中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方法,通过在电解质溶液中添加溴化物,使水性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
中国研究人员表示,一种新的水基电池设计比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更安全、更节能。
该团队在4月23日的《自然能源》杂志上报道说,这种水电池的寿命超过1000次充放电循环。
图片
任何电池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能量密度 —— 电池所含的能量与其大小或重量的比值。锂离子电池具有特别高的能量密度,广泛用于电动汽车和便携式设备。然而,被称为电解质的液体成分通常含有有机化学物质,如果系统过热,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着火或爆炸。
相比之下,水基电池更安全,但由于其工作的电压窗口较窄,通常具有较低的能量密度。然而,通过破解水电解质内部发生的化学反应,研究团队极大地提高了水电池的能量密度和整体性能。
电解质溶液实际上是许多不同化学物质的混合物,每种化学物质控制着电池性能的不同方面。被称为介质的添加剂,通过一系列支持氧化和还原(氧化还原)反应帮助电子在溶液中移动。
对于水基电池,最常见的介质是碘:通过一系列单独的氧化还原反应,这种卤素元素每循环可以转移多达6个电子,将碘化物(I -)转化为碘酸盐(IO3 -)。然而,缓慢的反应速率和不需要的副产品,意味着这种添加剂通常会导致低能量密度的电池。
为了提高这种介导氧化还原序列的效率(从而提高总能量密度),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混合卤素电解质,在酸性溶液中含有碘化物(I -)和溴(Br -)离子。引入溴,另一种能够转移电子的卤素元素,为这种困难的化学反应提供了一个跳板,增加了反应速度,抑制了讨厌的副产物的形成。
通过详细的电化学和光谱分析,研究小组证明了溴化物离子与碘化物一起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中间物,提高了电子转移序列的速度和效率。
然后,研究人员开始了一系列的实验,以评估这种“异卤”电解质对几种常用电池类型的整体性能的影响,这些电池使用不同的材料作为负极(阳极)。
当与镉阳极一起使用时,这种新电解质的能量密度几乎是标准锂离子电池的两倍,镉阳极通常用于诸如电动工具之类的高能便携式设备。与此同时,钒系统通常用于发电厂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的电网储能,其寿命特别长,在1000多次充放电循环中保持峰值性能。
在这两种情况下,研究小组都报告了能源效率的提高,并计算出与目前的锂离子技术相比,水性杂卤素系统将具有成本竞争力。
该团队希望,这种实质性的性能增强将使水基电池作为现有系统的更安全、高能量密度的替代品得到更广泛的使用。
如果朋友们喜欢,敬请关注“知新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