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降价促进AI应用爆发?出门问问副总裁李维:找产品方向是更大痛点,跑通场景是第一位

全文1468字, 阅读约需5分钟,帮您划重点如下

划重点

01大模型降价竞赛激烈,各大厂商推出免费或低价API服务,推动AI应用创新。

02出门问问副总裁李维认为,找产品方向和跑通场景是当前AI创业更大的痛点。

03由于大模型推理成本较高,客户和数据流起来后,原有的价格成本会影响获客和普及。

04然而,低价策略是否能真正带动AI应用爆发仍存疑问,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和市场切入角度。

05专家表示,尽管成熟的商业模式还在寻找和探索之中,但应用生态迟早会有不同规模的爆发。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这就是内卷的极端表现啊,大厂在抢生态地盘的时候急了。”
5月23日,旁观这几日的大模型“价格战”后,出门问问副总裁李维如此评价。
九派财经注意到,本轮大模型“价格战”始于私募巨头幻方量化旗下DeepSeek(深度求索),该公司在5月6日发布新一代混合专家模型DeepSeek-V2,API定价为每百万tokens输入1元、输出2元(32K上下文)。彼时,国内同行最新一代的大模型API每百万tokens输出的价格最高在百元上下。
高潮由字节跳动掀起。5月15日,字节跳动发布豆包大模型,并通过火山引擎开放给企业用户,强调“主力模型相比行业价格低99.3%”。一周后,阿里云、腾讯云接连宣布大幅下调大模型价格,百度、科大讯飞也推出了免费大模型。
目前,各大厂商推出的主力模型API价格已进入1元/百万tokens乃至免费时代,最新一代旗舰模型每百万tokens的价格也降至了两位数。
图片
图片由AI生成。
【1】“价格战”为何打响?
关于降价的原因,厂商们不约而同地抬出了“加速AI普惠、支持应用创新”的名头。“API调用补贴亏本也要抢占,大厂在大模型应用生态上怕自己失去机会,”李维说。
李维告诉记者,本次的大模型“价格战”让他想到了多年前为抢夺智能音箱市场开展的“百箱大战”。彼时,同样是AI落地应用作为驱动因素,百度、阿里巴巴、京东等厂商加入混战,短短一年时间,将智能音箱的价格从上千元打到了几十元,最后以多方败走告终。
回到当下,在面向开发者的大模型API市场,厂商们再次尝试以价格博取调用量。李维介绍,目前,大模型下游创业确实面临API调用的推理成本问题,和上一代小模型推理成本趋于0相比,这一代大模型调用的推理成本是另一个量级的,客户和数据流起来后,原有的价格成本的确会影响获客和普及。
与此同时,在近日宣布以价格作为竞争力的厂商里,除科大讯飞外,其余四家都拥有成熟的云服务体系。这或许是价格优势背后的一大影响因素。
5月21日,在宣布主力模型Qwen-LongAPI输入价格直降97%后,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称“公共云+API将成为企业使用大模型的主流方式”。
刘伟光解释说,公共云的技术红利和规模效应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和性能优势,大幅压缩了模型推理成本、加快模型推理速度。即便是同样的开源模型,在公共云上的调用价格也远远低于私有化部署,每月成本是百元与万元的差距。
【2】低价能如愿带动AI应用爆发吗?
客观上来说,API价格的下调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AI大模型应用的创新创业。
李维称:“虽然说我们有自己的大模型支持产品,对外面模型的利用相对有限。但是,我们保持灵活身段,根据产品和市场情况,随时调整最多快好省的模型调用,降价让我们更有机会做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探索。”
EX机器人首席技术官王枫对大模型降价持积极态度。他告诉记者,API调用价格的下调极大降低了大模型的使用门槛,更利于大模型在各行各业的传播和应用。但与此同时,他也提到,在API费用可控且有限的前提下,选择大模型的主要考量因素还是模型本身的能力。
“站在整个AI业界的角度我想说,降价是个拍脑袋就可以做的简单策略,但是真正的To B商业成功更难。”对于降价一事,Lepton AI创始人贾扬清日前在社交平台发文说,“今天不是说API贵才没有人用,企业首先得搞清楚到底怎么用起来产生业务价值,否则再便宜也是浪费。也许不是最便宜地赢得商战,而是最能落地的赢得利润。”
李维的看法与其不谋而合。“目前大模型创业的主要瓶颈是很难找到跑得通的商业模式和市场切入角度,”他分析称,对整个行业来说,找产品方向是更大的痛点,而不是有了目标以后对于推理成本的顾虑。
在李维看来,多数公司在寻找合适场景使用大模型的阶段不太担心成本,因为跑通场景是第一位的,跑通后遇到的成本问题总有办法解决。“尽管成熟的商业模式还在寻找和探索之中,但我相信,应用生态迟早会有不同规模的爆发。”他说。
九派财经记者 黄依婷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