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乾隆皇帝传位之谜:平庸的颙琰为何能胜过德才兼备的永瑆?

乾隆六十年(1795年)时,清高宗乾隆皇帝宣布将在九月三日这一天公布此前已经秘密立储的皇位继承人选,并且他将在明年正式退位。
这消息一传出来,众朝臣纷纷猜测究竟乾隆此前秘密将哪位皇子秘密立为皇储,由于乾隆寿命足够长,在位时间也很久,因此他一生共有十七个儿子,有很多儿子都没有活过他,在他宣布退位时,只有四个儿子还在世,分别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即嘉庆(继位后改名为颙琰)、皇十七子永璘。
图片
这四个儿子中永璇荒唐糊涂且喜好酒色,向来不被乾隆所喜爱,而小儿子永璘不仅年幼,且其为人吝啬财迷,也不太受乾隆喜爱。
只有永瑆和永琰是很受乾隆喜爱和器重,永瑆为人有德行还有才华,永琰虽然天资比较平庸,但其为人老成持重且能力均衡,二人都备受乾隆器重喜爱被封为亲王,因此乾隆宣布即将退位后,一众朝臣都认为乾隆的皇位继承人选必定在永瑆和永琰二人中选择。
后面的历史发展大家都知道,永琰也就是后来的清仁宗嘉庆皇帝在位期间功绩平平,唯一的亮点就是平稳的诛杀了清朝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和珅,那么乾隆没有选择传位给德才兼备的皇十一子永瑆,而选择了能力均衡却相对平庸的嘉庆是不是败笔,而且乾隆为何放着有才华还有德行的永瑆不传位,偏传位给嘉庆呢?下面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图片
永瑆为人很有才华,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永瑆出生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其生母是乾隆宠爱的妃子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他与皇四子永珹、皇八子永璇是同母兄弟,幼年时永瑆就表现出了十分聪慧过人的天资,他学习任何东西都很快就能掌握要点,很多事情一点即透。
因此永瑆颇受乾隆喜爱,在永瑆4岁时,其生母金佳氏去世,乾隆特意把他交给皇后那拉氏抚育,让他当皇后的养子,可见在当时乾隆心目中已经想把他当作皇储培养了。
在永瑆14岁时,乾隆又亲自给他赐婚,让他娶了乾隆原配富察皇后弟弟傅恒的女儿富察氏为嫡福晋,富察家族是当时新崛起的贵族,家族权势很大,乾隆让永瑆娶富察氏为妻,也说明了有想扶持永瑆当继承人的想法。
图片
成年之后的永瑆很有才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尤其是他精于书法,与当时的书法名家刘墉、铁保、翁方纲并称“乾隆四大家”。而且永瑆在当时天下读书人中很有声望,深受当时读书人的拥护和爱戴。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时,永瑆被册封为成亲王,他的封号“成”字在满语中意思为有才华,有能力,因此就从他的封号可以看出,他在乾隆心目中还是非常不错的。
在乾隆晚年时期,乾隆诸子中只有永瑆和永琰被封为亲王爵位,二人也是最受乾隆喜爱和重用,所以当时朝臣们都猜测乾隆未来的皇位继承人选必在二人之中诞生。
虽然永瑆很有才华,也比较有德行,心地宽厚善良,能受到天下读书人的拥护,但是他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他太过于文弱,身上有很浓重的书生酸腐之气。
图片
其实永瑆的为人比较像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植,当初曹植很有才华,但是放荡不羁,而且还颇有文人的傲娇酸腐以及优柔寡断之性情,永瑆和曹植颇为相似。
按照史料记载,永瑆的骨子里有着很严重的汉族儒生的气质,做事情比较优柔寡断,这点让乾隆十分反感。
虽然清朝入关后崇尚文治天下,但清朝的尚武精神还是很强的,因此清朝皇帝在考虑继承人时,也会注重考量骑射武艺方面。
永瑆十分文弱,不善骑马,还拉不开弓,再加上一身书生气,史料记载,乾隆曾为此多次斥责永瑆,想让其改变。可永瑆却比较固执,虽然乾隆屡次斥责他,但他却从未改变。
而且永瑆不仅为人书生气比较重,他为人还有一些特殊癖好,比如他不爱洗澡,他认为人死之后都要埋进土里,既然早晚都要入土,那泥土里多么肮脏,既然如此,那么活着的时候洗干净身体也没有意义,反正都得入土为安。
图片
因此永瑆是长年累月不洗澡,这回再想想他那酸腐之气,已经不止是指他性情上的酸腐之气了,连他身体上都真正充满着酸腐之气。他的这种特殊癖好在当时看来都属于是荒唐的行为,试想一下,乾隆怎么可能把皇位传给他,如果真把皇位传给他,那上一次早朝,他身上那味道不得把朝臣都熏坏了啊,这传出去皇帝身上冒臭气,岂不沦为千古笑柄。
所以想一想当初曹操为何逐渐厌恶曹植而偏爱曹丕,乾隆、永瑆、永琰父子三人的关系就类似于当初曹氏父子一样,永瑆不改变自身,那乾隆自然就像当年曹操逐渐厌恶曹植那样而把他排除在皇位继承人选之外了。
看看当时的朝鲜使臣对永瑆和永琰的评价最能代表乾隆的心思,朝鲜使臣评价永瑆为“为人恺悌,最著仁孝,但,柔而无断”,评价永琰为“饬躬读书,刚明有戒,长在禁中,声誉颇多,勤於学业,而人望所在。为人沉重,处事刚明,皇帝宠爱,朝野想望”。
从朝鲜使臣的评价就能看出永瑆与永琰的差距,永瑆太过于文弱,再加上书生性情以及特殊的荒唐癖好,这也导致乾隆逐渐不喜欢他,而选择传位给了永琰。
图片
嘉庆虽然平庸,但能力很均衡,是当时乾隆诸子中的最佳选择
虽然永琰即嘉庆在历史上来看似乎很平庸,但他确实也是当时乾隆的最佳选择。其实乾隆在选择秘密册立嘉庆为皇储之前,曾十分满意另外三个儿子成为皇储,即皇次子永琏、皇五子永琪、皇七子永琮。
永琏和永琮都是乾隆原配妻子富察皇后所生的儿子,是有着嫡子血统身份的,其中永琏是最受乾隆喜爱。
不仅乾隆喜爱永琏,连乾隆的老爹雍正也很喜爱他,永琏这个名字就是雍正亲自给起的,蕴含着承皇室宗器之意。
在乾隆继位之初,乾隆就把永琏的名字秘密写入立储诏书中,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但是永琏没福气,在乾隆三年(1738年)时就去世了,年仅9岁。在他死后,乾隆对外公布了秘密立储诏书,公告天下是准备传位给他,并追封他为端慧太子。
并且在乾隆宣布禅位给嘉庆后,乾隆还特意让嘉庆去给已经去世五十多年的永琏磕头祭拜,足见在乾隆心目中永琏比嘉庆更适合当太子。
图片
后来乾隆十一年(1746年)时,富察皇后又生育了皇七子永琮,当时乾隆是本打算秘密立永琮为皇太子,但是永琮出生仅一岁多就因感染天花去世,富察皇后都因为两次丧子之痛悲伤过度而去世。
从永琏和永琮这能看出来,乾隆心目中嫡庶观念很强,他比较喜欢让嫡子继位。而嘉庆在这方面有优势,乾隆与第二任皇后那拉氏因断发事情反目之后,那拉氏失去宠爱,被乾隆不废而废,此后乾隆就晋升嘉庆的生母令贵妃魏佳氏为皇贵妃代替皇后权摄后宫。
可以说乾隆在与那拉氏反目之后,嘉庆的生母魏佳氏已经取代了皇后的位置,只是差个名分而已。这么一看,嘉庆似乎也勉强具备有嫡子身份,这一点也成了他的优势。
再有就是嘉庆比较像乾隆曾经十分喜爱的皇五子永琪,在永琏和永琮夭折之后,乾隆又在诸子中考虑继承人的问题,这时候他看中了聪慧过人且能力卓越全能的皇五子永琪。
图片
永琪生母是愉妃珂里叶特氏,虽然愉妃不是很受乾隆喜爱,但是永琪很优秀,他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弓马骑射样样精通,永瑆的书法启蒙都时靠他教授启蒙,他还精通满语、汉语、蒙古语、藏语、俄语、朝鲜语等多种语言,在狩猎时,他的骑射能力让乾隆都自愧不如,可以说他在文化和武功方面能力都十分杰出优秀。
最关键的是永琪为人还十分忠孝,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时,乾隆到圆明园的九州清晏殿度假,恰好发生火灾,在危急时刻,诸皇子和诸朝臣中,只有永琪不惧熊熊烈火,往身上浇了一盆冷水,直接冲进火场背负乾隆出来。
这也让乾隆认为永琪为人至诚至孝,并开始重用永琪,这期间乾隆就考虑要将永琪秘密立为皇储,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永琪就会被乾隆秘密立为皇储了。
但还是出了意外,永琪在24岁时就罹患重病病危,在他病危时,乾隆为了给他信心,特意下旨晋封他为荣亲王。
图片
在清朝荣亲王这个爵位一般是不会被皇帝轻易册封出去,这是因为顺治曾册封第四子为荣亲王的缘故,当初顺治十分疼爱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但皇四子未满两岁夭折,顺治想追封皇四子为皇太子,遭到母亲孝庄太后反对,因此只得追封皇四子为荣亲王。
自此之后,荣亲王爵位在清朝就意味着与皇太子有关系,皇帝为了不引起误会,尽量是不会册封皇子为荣亲王。而乾隆册封永琪为荣亲王,这就是想暗示永琪,他病好之后,太子之位就非他莫属了,也是想以此给予永琪信心,让他坚强的活下来。
但是很可惜,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时,永琪还是病重去世了,年仅25岁。永琪的英年早逝让乾隆十分悲痛,乾隆每逢永琪忌日时,都会写诗来悼念他。在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访华时,乾隆还对马戛尔尼盛赞已经去世二十多年的永琪,可见乾隆对永琪的喜爱。
如果永琪不死,皇位可能也轮不到嘉庆身上,而乾隆看中嘉庆,也是因为他身上有永琪的影子。永琪的能力十分全面且均衡,并且还都很卓越优秀,嘉庆也是如此,能力比较均衡全能,只是他就不如永琪那么卓越优秀了,他属于是“样样通,样样松”那一波,而且嘉庆对待乾隆是十分孝顺,在忠孝这方面与永琪如出一辙,所以他算是弱化版的永琪。
虽然嘉庆在能力上不如永琪,但毕竟要比永瑆全能且正常,所以乾隆在心仪的皇位继承人永琏、永琮、永琪相继去世后,在剩余的诸子中也就只剩嘉庆能拿得出手了,所以尽管乾隆对嘉庆不是十分满意,但他也只能选择嘉庆成为继承人。
图片
写在最后
嘉庆的皇帝生涯其实并不杰出,不客气的都可以说是黯然无光,他在位期间,清朝相继爆发白莲教起义和天理教起义,紫禁城甚至还一度被天理教攻破,所以历史上把他和他的儿子道光皇帝时期称为“嘉道中衰”。
在嘉庆的皇帝生涯中最高光的时刻莫过于他铁腕反贪,处死了大贪官和珅,极大的震慑了贪官污吏,但是在强力反贪之后,嘉庆几乎再没有任何作为。在乾隆晚年时期大清就已经呈现衰败气象,嘉庆对此却毫无认识,没有改革的意识和魄力,只知道遵循祖制,墨守成规,最终也使得中国全面落后于世界。
虽然在历史上嘉庆并不是懒惰的皇帝,相反,他非常勤政,每天兢兢业业的处理政务,但是他只知“体皇考之心为心,本皇考之治为治”,这样不改变乾隆时期的落后制度,没有对乾隆朝的政策进行革新利弊,实际上也是懒政的表现,因为他懒得去思考了,只知道按照乾隆给他制定好的方向去走,而乾隆的思想就已经落后了,再按照乾隆的思想走,那清朝自然是越来越衰败。
图片
所以嘉庆的勤政实际上只是作秀而已,他缺乏改革精神,缺乏主动思考的态度,因此注定清朝要在他的手上走向衰败,也注定了中国在他的领导之下全面落后于世界。
当然,现在来看嘉庆的平庸是历史必然的结果,他所处的时代是在古代与近代交替的门槛上,而他所接受的教育全是古代的传统教育,所以注定他要摔在门槛上,而他的儿子道光则摔得更彻底。
即便把嘉庆换成是永琪或者永瑆来当皇帝,其实也改变不了历史走向,毕竟他们三兄弟接受的都是古代传统教育,不具备先进的改革精神,换成是谁都无法阻挡清朝的衰败和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局面,因此嘉庆的平庸实际是时代变革所造就的。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
文/小岛知风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