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马迹完小、马迹中学开设机器人编程课 给学生种下科技梦想的“种子”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唐曦 通讯员 罗茂盟 王慧
一群孩子蹲在地上,用零件组装好一台机器人。随后又在旁边的电脑上轻轻点击,发出指令。很快,机器人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作出各种动作,引来阵阵惊叹。
这样的场景,在衡山县东湖镇中心学校下属马迹完小、马迹中学已成常态。作为衡山县最偏远的学校,这里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但他们接触机器人编程课已达6年,还接连斩获国、省级赛事大奖。
偏远的乡村学校迎来机器人编程教育,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新奇有趣的科技体验,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科技梦想的“种子”。
从无到有,在有限的条件里推广编程教育
“老师,为什么我的机器人不会走曲线?”
“你把机器人运行速度调慢试试。”
5月21日,马迹完小机器人科创实验室,几名学生正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机器人编程。
这位老师是东湖镇中心学校副校长、马迹完小校长胡斌斐。他是学校机器人编程教学的倡导者。
胡斌斐,80后,大学毕业后在佛山一所小学任信息技术课程老师。此前,他虽然从未接触过机器人编程,但他有着扎实的计算机编程基础,便利用业余时间“补课”。
自己设计课程、写教案、做课件……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胡斌斐在学校牵头建起科学实验室,并获得多项国内外比赛荣誉。
2009年,为了方便照顾父母,胡斌斐回到家乡,在衡山县东湖镇中心学校下属坪田学校任教。
即使身处偏远乡村学校,胡斌斐也没忘记机器人编程教学,他多次找到校领导,建议开设这门课程。
然而,真正要开设这门课,困难重重。坪田学校缺电脑,缺有编程教学经验的教师,甚至还有个别家长不理解。
2017年,胡斌斐调到马迹完小任教。在衡山县教育局的帮助下,他获得了一批机器人编程器材,开始尝试推广机器人编程教育。
怎样在有限条件下,让学生接受机器人编程?
胡斌斐想了许多办法。
学生对编程一无所知,他从他们感兴趣的游戏入手,引导他们探索游戏背后的编程。没有教学电脑,他拿出家里的电脑,让学生体验。家长不理解,他耐心开导说服。他还设置科创教室开放日,吸引学生及家长参观体验。
慢慢地,胡斌斐的努力有了回报。“2018年第一次开课,班上只有两个女生报名,现在每期有三四十人。”胡斌斐笑着说,最先报名的那2个女生,在第二年的衡阳市中小学机器人竞赛现场竞技普及赛中,荣获二等奖。
从陌生到热爱,学生接连斩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大奖
今年读初三的胡心茹,没有想到自己会如此喜欢机器人编程课。
刚开始,她觉得机器人编程很复杂,有些畏惧。学习一段时间后,她放下了担忧。“接触之后,才发现这门课能带给我更多快乐。”
原本内向的胡心茹,越来越喜欢机器人编程。她已连续两次在湖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荣获一等奖。
从陌生到热爱,有着胡心茹一样心路历程的孩子,在马迹完小、马迹中学还有不少。
“起初,我还担心他们不喜欢这门课程,没想到他们会有这么多创新想法,真的很棒!”学生的进步让胡斌斐喜出望外。
胡斌斐介绍,每节课他都会给学生设置一个挑战项目。从初学时搭建机器人,到让机器人前进、转弯、走线等。由浅入深,学生每次在完成任务后,都能收获满满的自信与成就感。
从陌生到热爱,到成就感满满,孩子们的成长与变化,也让乡村学校机器人编程课受到更多关注与支持。
2020年,马迹完小建成衡山县农村学校唯一的机器人科技创新实验室,组建了12个科创小组。2021年,该校将机器人编程纳入课后服务特色课程,每天1节课,每周5节课。学校先后有4名年轻教师加入科技创新教育团队。
2020年,马迹中学开设机器人编程课后服务兴趣班,科创小组的学生小学毕业后,初中阶段可以继续学习和挑战难度更大的编程。
一点点的改变,激发孩子们的无限可能。6年来,马迹小学师生在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信息素养提升实践等活动中多次获奖。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人次、国家级二等奖2人次;省级一等奖6人次,二、三等奖20人次。在2023年湖南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马迹小学获“优秀组织奖”,是衡阳市唯一获奖的乡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