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苜蓿往事

潮新闻客户端 孟祖平
图片
初夏时节,苜蓿(mù xū)花开,花开无声。
苜蓿花儿很小,花期很长,从入夏一直持续到初秋,花开之时,花香清淡,诗意很浓,遍布草地的花朵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意境,躺在苜蓿花散香的草地里,静看蓝天白云,苜蓿花仿佛是天上的云朵着了彩色,细细碎碎撒落草丛。
图片
苜蓿自古是美食
在江浙沪一带,立夏时节自古有剪野菜尝鲜习俗。据清末《沪城岁时衢歌》记载:“立夏日,剪野菜,有所谓草子头者;磨末作粞,入草子头煎之,味甚香脆,名‘摊粞’。”说的就是用“草头”与糯米碾成的米粉,调成糊状,铺成片状进行煎烤。草子头,就是苜蓿草,在江浙沪一带,人们立夏时摘苜蓿之嫩头食用,称之为“草头”,清末民初龚乃保《冶城蔬谱》中称,苜蓿是春夏尝鲜的“雅馔”。
最初认识苜蓿,是小时候常吃的草头。草头嫩叶,以春夏最为鲜美。一场细雨过后,鲜嫩的叶芽悄悄地探出地面,不久,碧绿的心形叶片挤在一起,十分可爱。记得小时候,我常与邻居两位小姐妹一起,去田野采摘草头,每次挎着装满新鲜草头的竹篮回家,心情特别愉快。不久,奶奶会做出许多诱人的草头美食。
苜蓿有紫花和黄花两种,与西北地区开紫色小花的紫苜蓿不同,在江南一带,苜蓿多是开黄花的品种,因此江浙一带常称草头为“金花菜”;草头多生长在江南,又称“南苜蓿”。草头有清香,小时候,奶奶常用草头焯水后炒着吃,用草头炒年糕,味道新鲜香爽口。夏季,草头可凉食,别有风味,摘其嫩叶清水洗净后,开水焯熟,再入凉水浸泡后,用小葱花、姜丝,热油浇过后加食盐、凉拌醋及蒜泥等调味品,调匀入味后,爽口清脾。江浙沪一带,烹饪江鲜、水产时,常用碧绿的草头嫩头辅底,上海菜中有一道名菜“酒香草头”,风味极好,此菜草头嫩叶在酒的激发下,清香无比,入口清爽。另外,江浙人还有用草头做馅料包馄饨以及腌制后炒制等吃法。
苜蓿不仅能食用,自古还有食疗功效。唐代食疗大家孟诜(诜,音shēn )在《食疗本草》中称,苜蓿“利五脏,轻身健人。”苜蓿是清凉性的蔬菜,进食之后,能消除内火,尤其适宜夏季食用。
图片
苜蓿与三叶草寓意
苜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每一根细茎上面,有叶三齿,如倒心形,形似西方幸运草“三叶草”,因此也俗称为“三叶草”,三叶草是多种拥有三出指状复叶的草本植物的通称,包括豆科的车轴草属和苜蓿属、酢浆草科的酢浆草属中的某些种类。可以说苜蓿可是三叶草,但是三叶草并一定是苜蓿。在欧洲,有“幸运”寓意的三叶草,是苜蓿同属豆科的车轴草属,叶子比苜蓿要小,不能食用,其花色常见有“白花”和“红花”两种类型,中文将欧洲的“三叶草”翻译成“苜蓿”,就是因为二者相似。
在西方文化中,三叶草花语是幸福,通常只有三瓣叶子,找到四瓣叶只有万分之一机率,如果谁找到了有四瓣叶片的三叶草,谁就会得到幸福。因此四叶的三叶草被认为幸运的象征。在欧洲,人们常以三叶草赠送他人,来表达他们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之情。
图片
“苜蓿盘”典故与寓意
宋代,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里有一道文人菜,名为“苜蓿盘”,其中有一则典故:唐玄宗时,有位东宫官员薛令之,为官清廉,曾吟《自悼诗》诗,借食用苜蓿吐槽生活清苦,后得不到皇上认可,辞官回乡。薛令之是当时太子的老师,品行独特,宁愿“苜蓿盘餐”,不愿向权贵低头,不与腐败为伍。后世,苏辙、苏轼等文人对薛令之十分景仰,常用此典故寓意为官清廉,后来成语“苜蓿盘空”也以此典故,形容小官吏或私塾教师生活清贫。
对于“苜蓿盘”,林洪与薛令之“厌恶”看法有所不同,据《山家清供》“苜蓿盘”记载,“其叶绿紫色……用汤焯油炒,姜盐如意,羹茹皆可。”风味并不差。或许,人的境遇不同,品位菜肴的感觉,也会不同。
紫苜蓿历史悠久,与马、羊有历史渊源
苜蓿,是豆科苜蓿属植物的通称,原产地并不在中华,但在中华历史悠久,据有关专家考证,紫花苜蓿原产伊朗,南苜蓿来自印度。苜蓿,最初传入中华的品种是紫花苜蓿,据汉司马迁《史记》记载,紫苜蓿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宛国引入,是著名的汗血宝马配套引进的优质饲料。“苜蓿”一词就来自大宛语的音译,因其花开紫色,故称紫苜蓿。
紫苜蓿营养丰富,有“牧草之王”之称,也是奶山羊极优质饲料。几年前,我有一位山东朋友,倡导“全民优生活”,在杭州做羊奶制品全国连锁经营,其羊奶粉制品产地就在陕西。当时,我作为企业品牌顾问,多次去陕西考察,发现当地有名的奶山羊特别喜欢吃紫花苜蓿。羊奶被誉为“奶中之王”,世界羊奶看中国,中国羊奶看陕西。近年来,中国羊奶以品质优良为世界瞩目,其中,陕西关中地区借力当地得天独厚的优质牧草资源,产销持续在国内独占鳌头。可以说,紫苜蓿等优质天然饲料,成就了当地奶山羊大规模养殖,促进了中国羊奶产业的发展。
紫花苜蓿是优质牧草,也是美味之野菜,采摘期很长,陕西及西北许多地方,自古有“掐苜蓿”吃苜蓿迎春习俗。如今,紫苜蓿仍是陕西百姓最喜爱的野菜之一,当地有谚语流传:“关中婆姨(陕西妇女的称呼)有三爱,丈夫、棉花、苜蓿菜。”说的就是当地妇女最喜欢用紫苜蓿做菜,有下面、做汤、拌面粉等多种吃法,还能作馅包饺子,制成苜蓿糕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