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新城街道:“滴灌”培训补短板,创新模式促提升

前几年村集体发展遇到了瓶颈,通过党员夜校,开拓了“两委”班子成员干事思路,解放了思想,大胆发展村集体经济,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自营市场、村企合作、资产租赁等增加村集体收入2000多万元。肥城市新城街道阎家小庄村村民福利愈加丰厚,日子越过越幸福。
图片
据了解,为满足当前新形势下事业提升发展、基层党员精准培训、基层班子提档升级三大迫切需要,真正发挥党员教育培训实效。近年来,肥城市新城街道党工委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打造“滴灌式”教育培训模式,实行“精准滴灌式学习、推心置腹式交流、扪心自问式反思”,以高质量教育培训助推村(社区)高质量发展。
强化集中学习,补足精神之钙。以开展集中学习作为提升村干部思想认识、工作能力的前提基础。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村一策,精心制定课程,丰富教学方式,确保学深学透。集中组织,保质保量。根据村(社区)存在问题确定学习周期,一般为7天,实行小班化管理,组织村(社区)“两委”成员每天晚上集中进行学习研讨,街道包保干部全程参与指导,并根据每天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确保教育不走样、培训不掉队。量身定制,专业指导。聚焦“班子不团结”“治理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确定党的建设、纪律规矩、“三资”管理等授课方向,量身定制村干部管理制度、农村基层党建规范等课程,对症下药,靶向提升,避免出现“一刀切”“一锅煮”等现象。包保干部或业务骨干全程领学,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解读,确保学习内容听得懂、用得上。比如针对各村普遍存在“四议两公开”执行不到位、“三资”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的现象,开设《新城街道关于推行村级事务“四议两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新城街道规范村级用权管理办法》的课程讲解;再如针对新城街道刘庄社区所辖小区物业管理不规范问题,组织社区“两委”成员重点学习物业管理知识,2023年7月社区党委领办物业公司,妥善解决了居住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得到了居民的认可。互学互鉴,对标先进。打破地域空间限制,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开展同类互学、拜师问计,实地参观学习先进村、标杆村以及“弱村变强村”等同类型村的特色经验做法,不断开阔班子建设和发展集体经济方面的工作思路。比如新城街道阎家小庄村,通过补习班开拓了思路,对标“示范村”孙家小庄村,团结班子成员,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成功化解集体债务7600余万元。同时,发挥区位优势,盘活闲置资源,用“经营村庄”理念,通过自营市场、村企合作、资产租赁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后进”变“先进”,村集体走上了发展快车道。
图片
注重党性分析,找出问题症结。把抓实抓细谈心谈话、互相批评、自我剖析作为发现问题和凝聚共识的关键手段。通过深入交谈、严肃批评、认真剖析,引导村“两委”干部找出问题根源、达成思想共识。进行“一对一”沟通交流。集中利用1至2天时间,指导村干部“一对一、面对面”深入交流,谈思想、谈工作、谈自己、谈对方,加深彼此了解,消除隔阂误解,达成思想共识。真正做到谈者诚心、听者虚心、双方交心,达到沟通思想、促进团结、推动工作的目的。开展“多对一”相互批评。组织支部书记带头深入反思,深刻开展自我批评,剖析问题症结,其他村干部对思想、工作、学习、纪律上存在的不足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讲真话、动真格,起到红脸出汗、找准问题、警醒教育的目的。包保领导以问题为导向,对每名村干部进行全面点评,拒绝“照本宣科”“平平无奇”的点评,将问题摆在明面上,真正做到动真碰硬,让村干部听取“辣耳朵”的意见,把走样走偏的问题真正“走心入脑”,帮助村干部跳出“当局者迷”的怪圈,真正发现工作学习中需要改进之处。比如新城街道军地村,多年来宗族矛盾复杂,村情不稳,越级上访、集体上访不断,在2021年换届中本村没有选出合适支部书记,“两委”干部工作精力大多用于内耗,致使各项工作停滞不前。2023年6月通过开展夜校补习班,军地村“两委”班子深刻认识到班子建设存在的问题,坚定健全班子的信心和决心,齐心协力,充分沟通做工作,支部成员赵军全票当选新任支部书记,班子“散乱缺”面貌发生明显改观,全力推进龙山路东延清障工作,取得明显进展。组织“一对多”党性剖析。谈心谈话、互相批评结束后,召开党员大会,包保干部上专题党课,并组织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村干部面向全体党员进行自我剖析,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既摆具体问题又查思想根源,既谈问题,也做承诺,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深刻检视自身工作存在的短板问题,认真听取其他党员群众的批评帮助,以此增强党员意识,真正触及灵魂。
持续跟踪问效,巩固培训成果。将常态化开展跟踪问效、纠偏纠错作为巩固培训成果的重要保障。坚持“问题清零”原则,狠抓整改提升,严防“纸面整改”和“问题反弹”,切实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服务发展的“内动力”。严肃问题整改。对谈心谈话、互相批评、自我剖析环节中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形成对账整改、挂账销号的闭环管理链条,包保领导共同参与,帮助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确保问题整改全面彻底。做好跟班服务。建立村干部工作督导群,组织委员、纪委书记、包村领导在群内做好“跟班服务”,村干部每天在群内上报工作总结、计划安排、重点工作等,跟踪分析村干部工作开展是否到位、发现问题是否及时、整改提升是否跑偏走样,及时督促提醒,找准下一步工作方向。开展回炉再造。将“滴灌式”教育培训作为日常教育培训的规定动作,坚决防止“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式的走过场和各种形式主义,定期开展“回头看”,对问题整改效果不好、整改方向跑偏走样的村重新开课、回炉再造,了解村干部思想和工作动态,及时纠偏纠错,校准前进方向。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