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员领略渭南大荔智慧农业魅力

  初夏时节,红紫芳菲,暑气渐浓的秦东大地景象万千。
  5月18日,来自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越南等26个国家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100余名留学生,组成国际观察团,走进陕西渭南,打卡大荔智慧农业,领略大荔农耕文化,在实践中习得新知,在实践中体味中国式现代化。
图片
留学生参观陕西机电技工学校汽车维修实训基地
  “我们国家也有这种水果,但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很有可能就是从这里进口到我们国家的。”来自斯里兰卡的留学生兰卡在参观了朝邑农场设施冬枣示范园,了解到大荔是中国的冬枣之乡时说道。
  渭南自然条件优越,是名副其实的“陕西粮仓”,粮食产量占全省20%以上,富平柿饼和山羊奶、白水苹果、蒲城酥梨、韩城大红袍花椒、大荔冬枣、澄城樱桃、临渭葡萄、潼关软籽石榴等土特产品驰名中外。位于关中平原东部的大荔县生产条件优越,现代农业发达。近年来,大荔县坚持农业兴县、工业强县“双轮驱动”不动摇,通过科技引领、产业带动、数智赋能,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大荔特质的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子。
  在大荔县朝邑农场农机大院,看到各种农机庞然大物,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在驾驶舱感受了驾驶收割机、播种机的喜悦。在中垦华山牧万头奶牛养殖场,学生们在这里看到了智能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奶牛产奶车间,了解了牧场国际水准的工厂建设和生产管理、质量控制技术。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留学生中国文化实践基地——沙苑农场数字化智慧设施园区,学生们了解了数字农场,智慧农业的发展,并对生态农业的具体实践表现出浓厚兴趣。
  “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对农业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见识到了留学生们的热情和求知欲,我认为这次经历对每个人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对未来农业的发展充满了期待。”来自乌克兰的留学生杨丽娜说道。
  5月下旬的关中平原暖风习习,丰收在即,漫步在田园小道上,四周是一片黄澄澄的麦浪,远处的农舍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仿佛带着一股朴实和温暖,让人感到亲切。留学生们一边走一边看,不仅感受了渭南大荔县现代化智慧农业的科技魅力,也提前感受了秦东大地即将丰收的喜悦。
  “这是我们探索中国丰富文化教育的一部分,这次旅行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欣赏中国丰富文化的好机会,特别是在农业和技术进步方面。其中一个亮点是我们参观了中垦华山牧万头奶牛养殖场,这是陕西省乳品的主要供应商。我对农场使用的先进的牛奶加工技术非常感兴趣,这里干净卫生的环境和严谨的工作流程,都对高质量的乳制品至关重要。”来自马拉维的留学生马诺说道。
图片
留学生向农垦工作人员咨询农机耕作问题 供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学院
  “中国文化实践活动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留学生中国文化实践课程特色教学活动之一,开展此类交流活动,不仅是将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空间拓展到课堂外,拓展到企业中,还旨在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读懂中国,将中国文化以及自己眼中真实的中国带去世界各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康继乐说道。(文 吴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