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确认遇难,50天内重新大选,亲美派会不会趁机夺权

这个2024年,注定不太平。伊朗总统易卜拉欣-莱希乘坐的直升机,在东北部山区发生“硬着陆”后,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搜索,直升机残骸找到,包括莱希本人,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在内的多名重要人物确认遇难,根据伊朗宪法,如果总统去世,或丧失执政能力,第一副总统将自动接任,然后由副总统、议长和司法部长组成委员会,在50天内重新组织新的总统选举。
图片
伊朗第一副总统名叫穆罕默德-穆赫贝尔,莱希遇难的消息,就是由他亲自确认。伊朗的政治制度和美国不一样,副总统不是民选职位,也不是摆设,穆赫贝尔手里有很大的实权,而且跟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关系非常亲密。但他会不会是伊朗新一任总统,也不一定,因为伊朗的内部局势,有相当高的不稳定性。
在我们局外人的认知当中,伊朗,可能是全世界最反美的国家,没有之一。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他们被美国制裁几十年,没有任何道理亲美。但实际上,伊朗内部也有一股很强大的温和派力量,他们主张对美妥协,以换取美国放松制裁、伊朗好发展经济,前总统鲁哈尼就是典型代表。
图片
他担任总统期间,伊朗与美国和解,达成《伊核协议》,确实让美国取消了一些制裁,伊朗经济得以复苏。和他的前任,极端派“反美斗士”内贾德比起来,鲁哈尼选的路,似乎是正确的。但美国很快背信弃义,特朗普上台后,立即撕毁伊核协议,针对伊朗出台更多制裁措施,还暗杀了伊斯兰革命未对高级将领苏莱曼尼。曾经力挺鲁哈尼的哈梅内伊,这才算认清美国的真面目。
到2021年大选,莱希上台时,鲁哈尼被禁止参加专家会议选举。温和派这条路,终于被哈梅内伊彻底放弃。和鲁哈尼、内贾德比起来,莱希站在“中间”,他当然不亲美,但也不是极端反美,应该说,是一个理性的保守派政治家。他不拒绝跟美国重谈《伊核协议》,同时也积极发展跟中、俄的关系。对待国内的亲美派,莱希同样能坚定立场,要为他找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并不容易。
图片
除了排在第一顺位的穆赫贝尔,伊朗议长巴盖尔-加利巴夫也是有力人选。这位老哥1961年出生,完整经历了1980年到1988年的两伊战争,还以不到30岁的年龄,成为伊朗国防军高级指挥官。进入21世纪之后,他放弃军职,开始从政,曾在2005年、2013年和2017年竞选总统,期间一直是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市长。
因为常年待在军队,加利巴夫对中东局势、美伊关系都有充分认知,政治立场和内贾德比较像,是坚定的“反美派”。2017年总统大选时,他曾以极端强硬派的姿态参选,后来又退出,呼吁所有支持者转投莱希。那届大选,莱希正是被鲁哈尼击败,如果50天之后,是加利巴夫继承莱希的“遗志”,伊朗在对外政策,尤其是对中、美、俄的立场上,预计不会有太多改变。
图片
而且现在,巴以冲突仍在进行中,中东局势变幻莫测。伊朗必须考虑,下一步跟以色列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穆赫贝尔是经济学家出身,被传是哈梅内伊的“白手套”,加利巴夫的军事背景,又让他多了几分胜算。
当然,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这一切都只是猜测。但从伊朗这两年,老是在给军政高官办葬礼这个事儿,就能看出他们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有。而这样的国家内部,还有亲美派,这可能也是国际政治的荒诞之处吧。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