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守护蓝天碧水,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

  2024年,是天桥区大气污染治理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一年。截至目前,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排名在济南市13个区县排名第一。
图片
  今年以来,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天桥分局(简称“天桥分局”)以源头管控为抓手,不断强化扬尘、污染防治以及移动源管控,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情况下,全区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56μg/m³,同比改善13.8%;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26,同比改善14.5%;优良天数达83天,同比增加了24天的蓝天,优良率75.5%,同比上升22.2个百分点。截至22日,天桥区空气质量现状综合指数退出全省159个区县排名“后20”,蓝天底色更纯、含“蓝”量更足。
  “自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来,全区生态环境品质提升取得了初步成效,多项工作任务走在了时间和进度的前面。”对此,天桥分局局长王斌信心十足。
  为深入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今年以来,全区上下坚持部门联动、齐抓共管,通过加强扬尘源、移动源和工业源的防治管控,有效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别是针对重点区域、道路颗粒物排名靠后路段,持续加强雾炮车抑尘作业,有效降低了空中颗粒物浓度。针对重点区域周边1公里范围内的道路保洁,做到每日六洒六扫,4个小时保洁一次,全面打造一流的城市洁净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天桥分局在扬尘源防治工作中,对重点施工工地实施了高标准、严要求的巡查监管,坚决当好生态环境“守夜人”,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实现了工地监管率达100%,渣土规范化处置率达100%,渣土运输车辆密闭化、规范化运输率达100%,天桥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图片
  “在水环境质量考核中,天桥区位于全市15个区县中的第一考核单元,这个单元共有8个区县,天桥区排名第二,仅次于南部山区。”局长王斌说。
  水质好了,水里的生物就多了,新物种的多样性是对优质水环境的最有力见证。近期,在小清河济南段发现了大量中华鳑鲏种群。它们息于淡水湖泊、水库和河流等浅水区的底层,是自然水域中清洁水体的指示鱼种之一,这意味着小清河正在形成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一直以来,天桥分局在水环境治理中全面落实“河长制”,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加强水质环境巡查,并积极配合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同时,对重点排污单位实施了重点管控,提高了新材料产业园区内工业企业废水收集效率,有效保障了水环境安全。此外,天桥分局还不断加强桑梓店街道周边沟渠水环境问题的监管,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水污染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天桥区生态文明建设,力争建成水清景美、山水相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简称“示范区”),天桥分局积极响应区里关于年底前完成“示范区”备案工作的要求,主动自我加压,提升工作效率,加强调度、积极推进,力争在5月底之前完成备案工作。局长王斌介绍:“目前,示范区已经顺利完成了专家评审环节,正在积极向省厅提交备案申请。”
  天桥分局将全力推进“示范区”的创建工作,为建设“示范区”提供可推广的、可复制的“天桥经验”。
  今年以来,天桥分局为深入落实“24165”工作体系,加快提升城市形象和群众生活品质,打造一流生态环境,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在全区统筹实施生态环境品质提升行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按照目标任务细化措施,实施周信息、月调度、季点评、半年考核的工作机制,与此同时,加强部门联动,多点发力,梳理检查反馈问题,达成统一整改方案,全力守护“天桥蓝”。
  生态环境品质提升是系统性工程,无法毕其功于一役。王斌表示:“生态环境品质提升是一项永无止境的重要任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始终在路上。”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孙业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