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登陷阵夺旗斩将四大军功,哪一个难度最大?看史书记载就知道了

相对来说,最容易的是陷阵,其次先登,再次夺旗,最难的是斩将。
能做到这四个中的任何一个都算是猛将了,如果四个都能做到,那就是一流猛将。
一、陷阵
所谓的陷阵指的是攻入敌人的营垒、阵地、城池,有可能第一个攻入,也有可能最后一个攻入。
先登也算陷阵,但陷阵不算先登,先登比陷阵要难多了,第一个攻入敌阵和最后一个攻入敌阵能一样吗?
《史记 曹相国世家》:北救阿,击章邯军,陷陈。。。从南攻犨,与南阳守齮战阳城郭东,陷陈。。。 《史记 樊哙传》:攻城,先登陷阵,斩县令丞各一人。。。 《史记 郦商传》:商以将军从击荼,战龙脱,先登陷阵。。。又以右丞相从高帝击黥布,攻其前拒,陷两陈。
对于猛将来说,先登与陷阵往往是连在一起的,比如郦商和樊哙,都有“先登陷阵”之功。
对于陷阵之功来说,也要把先登之功记上,总体来说,还是樊哙最多,郦商次之,曹参第三,周勃第四。
图片
冲入敌人的军阵即为陷阵
只要冲入敌阵就算陷阵,不管先后顺序的,因此比较简单,这个甚至都不能算功劳,只是一种描述,只有陷阵建功之后,才算功劳,很多这种情况,史书都懒得记载。
《三国志 吕布传》: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遂破燕军。 《三国志 张辽传》: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 《晋书 帝纪 第二章》:乃与骁骑十余摧锋陷阵,所向皆披靡,遂引去。 《三国志 黄忠传》: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
关于三国时期的将领陷阵,主要有吕布、张辽、文鸯、黄忠等人。
吕布与其亲近的将领成廉、魏越等人一起冲锋陷阵,攻入敌人的军阵,反复冲杀,终于击败黑山军。
张辽在合肥之战中表现尤其英勇,率领800人冲入孙权中军大帐,张辽是第一个冲入敌阵,也就是先登+陷阵,杀数十名士兵,斩杀两名将领。
文鸯率领骁勇骑士十余人一冲锋陷阵,冲入司马班数千军队的阵营中,所向披靡,无人能挡,然后又轻松离开。
黄忠在随刘备攻打刘璋时,常常先登陷阵,跟张辽一样,是第一个冲入敌人的阵营,他的勇猛是全军第一。
《旧唐书 列传 卷十九》:李君羡者,洺州武安人也......从讨刘武周及王世充等,每战必单骑先锋陷阵,前后赐以宫女、马牛、黄金、杂彩,不可胜数。
最勇猛的还算唐朝名将李君羡,他打仗每一次必定是单枪匹马冲锋陷阵,先登与陷阵在李君羡这里是家常便饭,最为关键的是,他在唐朝平定天下的所有战争中,活了下来。
《金史 列传 卷六十一》:陈和尚御之有方,坐作进退皆中程式,所过州邑常料所给外秋毫无犯,街曲间不复喧杂,每战则先登陷阵,疾若风雨,诸军倚以为重。
金国晚期有一名猛将叫完颜陈和尚,他统领一支军队叫忠孝军,打仗时,每一战,陈和尚都是第一个冲入敌阵,也是先登+陷阵,陈和尚曾经以四百骑破八千多蒙古兵,是金国后期为数不多能够以少胜多击败蒙古人的将领。
《明史 列传 卷十四》:愈年甫十六,每战必先登陷阵,军中咸服其勇。
明朝有一个叫邓愈的开国名将,16岁时就接手父兄的军队,率军打仗,他打每一战都是一定要先登加陷阵,军队中都佩服他的勇猛。
图片
樊哙先登陷阵
二、先登
所谓的先登,就是第一个冲入敌阵,或者第一个爬上敌人的城池
先登是陷阵的一种特殊形式,陷阵只是攻入敌人阵地,先登是第一个攻入敌人阵地,这是他们之间的区别
古代打仗,冲在最前面的人,往往伤亡比较大,要面对敌人的箭夭,还要面对敌人最猛烈的抵抗。
能够在不断的先登之战中存活下来,勇猛是必须的,还得有头脑和运气好,能够在历史上留名先登的,都是活下来的,更多先登者是死在了战场之上。
《史记 曹相国世家》:攻爰戚及亢父,先登。 《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下下邑,先登......攻齧桑,先登......攻长社,先登。 《史记 樊哙传》: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城先登......从攻城阳,先登......攻宛陵,先登......东攻宛城,先登......先登击章平军好畤,攻城,先登陷阵.......战襄国,破柏人,先登。 《史记 郦商传》:从攻长社,先登......燕王臧荼反,商以将军从击荼,战龙脱,先登陷阵。
以秦末汉初为例,刘邦手下的将领有先登之功的,主要就是曹参、周勃、樊哙、郦商4个人,连灌婴都没有。
曹参有1次先登,郦商有2次先登,周勃有3次先登,而樊哙有4次先登,所以这4人中,数樊哙最勇猛。
图片
先登就是第一个冲入敌阵
这四人中,只有郦商和樊哙有过以将军身份而先登的战功,其他2人都是当将军之前先登的,随着官职越升越高,先登就越来越少。
毕竟当了将军之后,就不再适合先登了,否则将军万一战死,军队也就溃败了,但也有例外的,比如郦商。
有过多次先登的将领,基本上是同时代最优秀的那一批将领。
三国时期有过先登的将领包括:孙坚、张辽、麹义、邓艾、关羽、李通、黄忠等等,这都是以勇猛著称的将领。
先登是指第一个冲入敌阵或者爬上敌人的城池,因此先登之时,战争有可能并未决出胜负,或者处于胶着状态,或者战况未知,但至少进攻这一方占了优势。
一般来说,只要突破了敌人的箭阵,就能冲入敌阵,接下来就是短兵交接了,因此难度是最低的,即使如此,历史上有先登之功的人也并不多。
三、夺旗
夺旗是指两军交战时,夺走了敌人的旗帜,一般是将旗或者帅旗
第一个冲入敌人阵营后,并不一定能夺取敌人的旗帜,能夺取敌人的旗帜的,一般都接近击败敌人,或者已经击败敌人。
图片
夺旗就是夺走敌人的旗帜
夺取了敌人的旗帜,意味着敌人已经战败,主将或者逃走,或者被杀,旗帜是军队主将存在的象征,夺旗的功劳仅次于斩将。
《史记 李将军列传》: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
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担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一起讨伐吴楚军队,在昌邑城下夺取敌人旗帜,立功。
本来夺旗是显赫的功劳,可以封侯的,但李广私下接受了梁王的赏赐,汉景帝就没有赏赐李广,李广是汉文帝到汉武帝时期的一员猛将,但终生没有被封侯,原因就是没有战功。
《史记 淮阴侯列传》: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韩信背水一战时,赵军攻打水边列阵的汉军,争相夺取汉军的旗帜,因为夺旗就是功劳。
韩信另外派出两千轻骑兵,冲入赵军空的营垒之中,拔出所有赵军旗帜,插上汉军的红色旗帜,不久,赵军见营垒旗帜全部没了,于是大败。
在冷兵器的战争中,旗帜没了,意味着战争的失败,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因素,因此显得格外重要。
想夺敌人的旗,必须先打败敌人,这是有一定难度,比先登和陷阵都要难。
图片
旗帜是军队胜负的象征
四、斩将
斩将就是斩杀敌人的将领,这是难度最高的。
很多时候打败敌人,并不一定能够斩杀敌人的将领,斩将靠的就是胆大心细,勇猛善战。
斩将有几种形式,一是被自己的军队在乱军中斩杀敌将,具体谁杀的,也不知道。
另一种是亲手斩杀敌人的将领,乱军之中或者混战之中亲手斩杀敌人将领。
第一种是指挥能力的体现,第二种则是勇猛。
《史记 项羽本纪》: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斩将最厉害的应该是项羽吧,他一个人冲入汉军阵营,随随便便就斩杀一名汉将,然后又冲入汉阵,又斩杀汉军一都尉,还斩杀了数十百名士卒。
《史记 樊哙传》:击破赵贲军开封北,以卻敌先登,斩候一人.......至霸上,斩都尉一人......先登击章平军好畤,攻城,先登陷阵,斩县令丞各一人......军所将卒斩韩信,破豨胡骑横谷,斩将军赵既,虏代丞相冯梁、守孙奋、大将王黄、将军、太仆解福等十人。
樊哙则是汉军中斩将最多的将领,他亲手斩杀一名侯爵的贵族,都尉一人,县令丞各一人。
图片
能在战场上斩次的都是猛将
樊哙手下的军队则斩杀韩王信,斩杀将军赵既,俘虏丞相冯梁、守孙奋、大将王黄、将军、太仆解福等十人,斩杀与俘虏是同等的功劳。
《三国志 关羽传》: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白马之战,张辽与关羽同为曹操的前锋,关羽望见颜良的车盖,就骑马在众目睽睽之下斩杀颜良,将他的首级斩下,然后返回,袁绍的将领们没有能抵挡他的,就解了白马之围。
关羽这一战绩也是他作为三国时期唯二万人敌的的证明。
三国时期斩将并不多,廖廖无几,亲手斩杀将领的更少,张辽在合肥之战中斩杀两名吴将、
五子良将中,斩将最多的是乐进,官渡之战,乐进斩杀袁绍的部将淳于琼,黎阳之战,乐进斩杀袁谭大将严敬。
马超部将庞德在战场上亲手斩杀敌将郭援,他还不知道所杀的是敌人的主将。
黄忠斩杀夏侯渊则属于在乱军之中杀死对方主将,还有张辽在白狼山之战中斩杀乌桓单于蹋顿,也是乱军之中杀的。
《三国志 丁奉传》: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也。少以骁勇为小将,属甘宁、陆逊、潘璋等。数随征伐,战斗常冠军。每斩将搴旗,身被创夷。
斩将与夺旗往往是连在一起的,三国时期的东吴将领丁奉,年少时因骁勇做了小将,隶属于甘宁、陆逊、潘璋等人部下。他多次跟随他们征战,战场上常常勇冠全军。每每斩将拔旗,身受创伤。
《新唐书 列传 卷一百一十七》:巡使南霁云等开门径抵子琦所,斩将拔旗。
安史之乱时,睢阳保卫战爆发,张巡派南霁云打开城门直冲叛军尹子琦,斩将拔旗。
斩杀了敌人的将领,才能夺取敌人的旗帜,所以斩将的难度大于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