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海创汇收购“鲸准”APP踩雷:侵害用户权益拒不整改被通报,产品创始人被法院多次限高

图片
2024年5月14日,山东省通信管理局发布关于APP侵害用户权益问题的通报(2024年第4批),通报称,截至5月13日,有23款存在问题并被我局通知限期整改的APP、小程序未按要求在限期内完成整改,现予以通报。5月21日前,上述23款APP、小程序开发运营者务必完成整改与情况反馈工作。如再次逾期仍未整改到位,我局将视情采取下架、关停、行政处罚等措施。
这些软件中包括海创汇科技创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鲸准APP(华为应用商店),违规事项为“违规收集个人信息、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
图片
企查查显示,海创汇科技创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新三板上市公司海创汇(873899.NQ)的主体,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刘长文,穿透后海尔集团间接持有公司79.2%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海创汇目前市值约6.73亿元。
图片
公开信息显示,海创汇是海尔集团旗下的创业加速器平台。4月26日,海创汇披露了2023年年报。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海创汇实现营业收入8803万元,同比增长65.5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23万元同比增长238.54%。
图片
年报显示,海创汇营收主要来自四部分,产业创新服务实现收入3259万元,同比增长17%;产业链融通服务营收2508万元,同比增长53%;科技咨询服务营收1628万元,同比增长3829%;创投智能交互服务营收900万元,同比增长17%;其他收入507万元,同比增长488%。
年报称,2023年产业链融通服务收入增长较快,主要是因为本期服务中小企业客户数量增幅 60.23%,该类服务营业收入相应大幅增加;科技咨询服务收入增长迅猛,主要是因为公司科技咨询服务业务发展顺利,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较快。
图片
不过,海创汇2023年的主营业务名称已经与2022年完全不同。2022年上市时,海创汇披露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城市新经济服务、创业生态服务以及企业创新加速服务。一年之内,三大业务全部改名,而海创汇并没有披露改名前后不同业务之间的异同,让投资者看完如坠雾里。单纯从财报专业性角度看,海创汇的CFO是失职的,推出这样一份让人看不懂的年报,对投资人也极不友好。
图片
鲸准创始人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值得注意的是,海创汇发布年报前,其投资的“鲸准•极速融资”的创始人被江苏地方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企查查显示,2024年4月24日,南京江北新区人民法院向江苏鲸准数科信息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下达限制消费令。2024年1月,徐某因执行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争议一案,因江苏鲸准数科未执行法院判决,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柴源均被法院采取限制消费令。
图片
企查查显示,江苏鲸准数科信息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6月-2024年5月7日先后14次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涉案金额约130万元,案由大多是劳动合同争议。值得注意的是,鲸准法定代表人柴源受公司诉讼影响,合计有3条限高信息。
图片
公开信息显示,江苏鲸准数科信息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此前名称曾为北京创业光荣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17-04 至 2021-02)、北京氪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至 2017-04))成立于2016年,最早是36氪旗下的三大子品牌之一(36氪传媒、氪空间、鲸准)。企查查显示,江苏鲸准数科法定代表人为柴源,大股东为响水鲸众启航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柴源及36氪集团创始人刘成城最终受益股份分别为8.69%和6.13%,柴源担任公司董事及总经理,刘成城为公司董事长。
图片
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8月,海尔集团旗下海创汇与鲸准达成协议,将鲸准旗下“鲸准•极速融资”产品纳入海创汇服务体系。
海创汇对外宣传资料显示,“鲸准·极速融资” 拥有3万+认证投资机构和5万+投资人注册用户,可帮助项目方精准、快速、高效的匹配投资人,主要服务内容包括项目咨询、投融资对接、数据分析、BP定制等。“鲸准·极速融资”累计对接融资次数超百万次,融资金额近百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柴源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曾担任36氪旗下鲸准业务负责人;在加入鲸准之前,先后担任金山办公软件产品总监、阿里云前端工程师。
不过,就在海创汇出手收购“鲸准•极速融资”时,有媒体报道称,2023年7、8月间,鲸准已暂停业务,很多业务人员离职。但36氪当时表示,鲸准已不在集团旗下。
收购软件成本约400余万
那么,海创汇为何要出手收购一家暂停业务的公司产品呢?
2023年年报显示,海创汇2023年7月26日与江苏鲸准数科信息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鲸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鲸准数服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厦门鲸准数服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鹰潭鲸准科技有限公司签署《资产转让协议》《许可使用协议》,受让(及在完成权属转移前获授权使用)鲸准APP / WEB、小程序等软件产品及相关知识产权(以下简称“鲸准产品”),并通过鲸准产品为有融资需求的创业公司提供融资资讯及咨询服务(包括融资文件顾问及撰写、路演辅导、精准匹配对接投资人等服务)、为产品用户提供一级市场投融资信息服务(以下简称“鲸准业务”)。
年报称,鲸准业务模式属于为客户提供咨询或信息服务,相关服务内容均由公司业务人员或自有产品提供,以收取咨询服务费或信息服务费的方式实现盈利,而不是服务佣金。相关融资端及投资端用户不存在相互依赖关系,除鲸准app可实现用户间的聊天功能外,产品用户主体间均未发生其他直接交互行为,亦不存在其他第三方通过公司线上网站等向客户提供服务的情形。
海创汇年报没有直接披露收购鲸准APP / WEB、小程序等软件产品及相关知识产权的成本,但从年报数据大概能推算出来。
年报显示,2023年末,海创汇无形资产余额较上年年末余额增加 417.69 万元,增长了 1864.21%,主要为本年度采购软件相应确认无形资产所致。
图片
此外,2023年海创汇无形资产增加了约472万元,原因为购置软件及著作权支出,这应该就是收购鲸准APP / WEB、小程序的成本。
图片
不过,海创汇上述收购似乎不是完全现金收购。年报投资活动现金流显示,公司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仅350万元,与上述470万元有较大差额。
图片
企查查显示,海创汇持有的软件著作权中,包括鲸准APP(IOS版)、 鲸准APP(安卓版)、鲸准Cloud平台以及鲸准拼图管理系统。
图片
另外,海创汇收购鲸准APP / WEB及小程序的同时,似乎也接收了鲸准的部分团队成员,尤其是销售及执行团队。年报显示,2023年,海创汇新增员工55人,其中新增研发技术5人,销售及项目执行47人,行政财务3人。截至2022年末,海创汇员工总数只有58人,其中研发技术11人,销售及项目执行30人,截至2023年末,海创汇销售及项目执行共有67人,同比增加了一倍多。 人员的大幅增长也体现在费用支出上。2023年,海创汇销售费用约1034万元,2022年为454万元,增幅227%。
图片
不过,海创汇收购鲸准APP / WEB及小程序后,后者部分核心团队成员选择了出走。企查查信息显示,鲸准原资管业务副总裁侯冠男、鲸准原市场副总裁魏蔷于2023年6月注册了新公司阅微知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阅微知行对外宣传资料显示,公司是鲸准联合飞书共同孵化的业务,对外提供股权投资管理系统,该系统适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公司(VC/PE)投资机构。旗下产品飞书投资云是一站式 VC/PE 数字化办公平台,为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提供从日常办公、沟通协同、项目管理、基金管理的全功能SaaS方案。目前服务头部投资机构客户超过100家,其中包括上汽金控、蔚来资本、云启资本、高成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BOSS直聘上一则招聘广告显示,北京阅微知行科技 ·鲸准VP兼产业创新负责人魏女士正在招聘投资机构数字化咨询顾问,要求应聘者“洞察投资机构的业务场景需求以及业务流程,调研机构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IT能力差距,为客户提供投资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并根据业务场景问题匹配解决方案的思路和方法;结合投资机构对数字化办公平台的需求,积极与投资机构对接,嫁接产品价值,实现相应经营目标的达成;对潜在行业客户进行跟踪、拜访,促成签单,与售前/客户效能/产品/研发部门协作,迭代行业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