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大运河》24日开播 跟随单霁翔揭开大运河千年宝藏

由江苏卫视重磅打造的沉浸式文化探索节目《启航!大运河》24日晚即将上线。首期节目,单霁翔、西川、梁周洋、张谨、张鹏等一众嘉宾来到大运河的原点城市——扬州,一起打卡中国大运河沿线的秀丽风光,从历史故事中感受运河精神、探索文化脉络。以此为始,节目将在未来近三个月的时间里,陪伴大家共同开启一场纵贯千年、横跨南北的“运河文化巡游”之旅。
图片
为何说大运河漂来紫禁城?
单霁翔启程探寻“宝藏”故乡
两千五百年来,大运河以其沟通南北、漕运货运的强大功用,孕育了沿岸各城市文化。对于运河终点北京来说,更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运河到底如何“漂出”一座恢弘的紫禁城?带着此番疑问,单霁翔重回老单位故宫博物院,为探访大运河之旅寻找灵感。他与故宫博物院正高级工程师赵鹏、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屈峰一起重走故宫,为我们讲述一座“动态”的紫禁城,生动解密故宫与大运河的不解之缘。
图片
内金水河是从哪里引入故宫的?72根金丝楠木大柱子是怎样从深山老林运输进京的?国粹京剧的诞生竟与大运河有着不解之缘?太和殿内“金砖铺地”用的是什么砖?在单霁翔的解读下,故宫里满是随时掉落的知识点。一切答案都将在正片中一一揭晓。
拜访完故宫,单霁翔在什刹海见到了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执行馆长张鹏,两人俯瞰北京中轴线与大运河交界处的风光美景,细数一个个因“运”而生、因“运”而兴的运河沿线城市。两人一番讨论下正式确定了这趟旅程将要打卡的城市。与此同时,单霁翔表示旅程中还不断加入“老朋友”,这趟“文化好友局”会在旅程中解锁各种新奇的体验和感悟。
穿施桥船闸感运河往来熙攘
叙“大运河第一锹”叹古人气魄
扬州是京杭大运河的肇始地,积淀了大量的人文景观和历史底蕴。“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历代文人骚客看到运河风光都会被“硬控五秒”。
图片
在一路旖旎风光伴随下,单霁翔和张鹏乘船从长江经过瓜洲古渡,驶入大运河,最终与在灯塔公园的虹桥上的西川、梁周洋成功汇合。
四位嘉宾循着古人足迹,准备乘船过施桥船闸,一路上看到载满货物的行船往来如织、烟火气奔腾不息,令他们不禁惊讶道,“没想到现在的运河依旧这么繁忙”。在与船家交流后,嘉宾们才发现,从古代到现代,大运河依旧承载了一座城市部分航运功能,而这些依水而居的百姓们,不仅在大运河上“漂”出生意,更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生活。
随着嘉宾们行进至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大运河第一锹土的秘密也随之被揭开。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渴望称霸中原,为了解决大军后方粮草的运输问题,权衡之下开辟了一条从长江到淮河的运河,因此,“邗沟”被后世认为是大运河的开端,而修建邗沟的夫差,则被称为大运河“第一锹”的开挖者。
图片
巨幅河道剖面见证六个朝代兴衰
老友相聚畅聊大运河申遗往事
三湾风景区里还坐落着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这也是此次“运河之行”不能错过的重要地点。嘉宾们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的带领下,探访了可称为“镇馆之宝”的古汴河河道剖面。在这段长25米、高8米的墙面上,清晰直观地展现了隋代至清代历经千年的汴河变迁。
图片
行至晚间,一行四人来到冶春诗社,在这里,他们遇见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以及大运河申遗文本负责人、国家文物局专家库古遗址类专家张谨。老友相见,分外亲切,大家围坐河边,品尝扬州美食,回忆大运河申遗过程中令人难忘的故事。期间,张谨分享的申遗往事让在场嘉宾动容不已,她表示,当看到千吨级以上的船只在运河上列队而来时,来自法国的专家激动地大喊“我没有看见过活的运河呀”“这是活的遗产啊”,此情此景令人不禁热泪盈眶。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文杰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