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优良比例100%,历史最优!解读广州河湖治理的“绿色密码”

初夏的羊城,在远山的衬托下,流溪河清澈的河水潺潺流过,两岸是青青修竹和碧道。全长157公里的流溪河是广州的“母亲河”,一度也曾污染严重、水质恶化、生态受损。
近年来,广州践行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统筹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走出一条低成本、可持续的生态治水之路,流溪河也实现华丽转变,重新充满活力,成功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图片
2024年1月-4月,全市20个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为历史最优。与此同时,南岗河成功入选全国幸福河湖,乌涌入选为2021年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
近年来,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积极探索河湖治理的“绿色密码”,水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历史最优!1-4月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
流溪河的蜕变是广州水环境治理的缩影。2020年以来,广州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连续四年全面达标,优良断面比例逐步提升,劣V类水体断面保持为零;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3条国控入海河流水质均为优良。2024年1-4月,全市20个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为历史最优。
“我家就住在南岗河附近的长岭街,这边生态特别好,有山有水,满目青翠,儿子很喜欢在这里玩。”市民张先生正陪着儿子在“悦动公园”荡秋千。他表示,现在南岗河拥有优质的生态环境、优美的水岸空间,是有独特气质的“幸福河”。
图片
广州治水:让“面子”更靓、让“里子”更实
“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良好的水环境质量让广州城市更宜居,人民生活更幸福。广州作为一座超大型城市,又有哪些水环境治理的“绿色密码”?
让“面子”更靓,全力保障考核断面水质达标。广州印发实施全市水污染防治年度工作计划等系列治水方案,通过改善提升重点区域一级支流水质不断巩固考核断面全面达标成效。采取技术攻关指导、下沉帮扶、市区镇村四级联动、多方协调、强力督导等攻坚措施,全市500条重点区域一级支流水质基本消除劣V类。
让“里子”更实,持续加大源头减污工作力度。广州督促相关单位全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快推进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和排水单元达标改造,继续做好河涌“清漂”和水域保洁工作,加大“散乱污”场所及镇村工业集聚区清理整治力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强化水产养殖尾水监督管理。
2023年,广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氨氮平均浓度22.19毫克/升,其中7座污水厂同比提升20%以上;污水处理总量25.9亿吨,氨氮削减量5.68万吨,出水氨氮平均浓度0.27毫克/升;全市新完成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1358个;推进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和农药化肥减量,全市农药使用量2566.50吨,同比减少1.68%,全市化肥使用量为95946.39吨,同比减少0.97%;继续推进实施河涌“清漂”和水域保洁等工作,市直管水域的清捞量3349吨。
为了让城市更宜居,广州深入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全市147条已治理黑臭水体保持不黑不臭,并每月进行水质跟踪监测,及时关注并协调解决河涌水质波动问题。
让饮水更放心,继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通过“划、立、治”等一系列措施手段,完成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优化调整,进一步提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平,完成水源保护区重点环境问题整治工作,建立环境问题巡查机制,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2018年以来,广州城市、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100%达标。
好水源产好商品!广州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让农村更洁净,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增城区仙村镇深涌村是闻名遐迩的“马蹄之乡”,一直都保持着原始水乡的生态特色。走进深涌村,水质清澈的风水塘旁边有一个集装箱大小的房子——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设施去年11月底完工,今年2月通过了竣工验收,出水达到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
完善的农村污水处理管网和设施,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村容村貌,也改善了投资环境,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我们这里已经建起了完善的污水收集管网,实现雨污分流,污水处理设施提标后,村里的水环境就更好了。”深涌村党支部书记叶松光说:“现在马蹄的品质也越来越好,来洽谈的客商越来越多,镇政府正在积极协助成立深涌村马蹄专业种植合作社,努力让马蹄成为深涌村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近年来,广州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助力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抓手。2008年以来,累计投入治理资金182.7亿元,全市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全覆盖。全市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94.2%,处理设施出水达标率91.0%,设施正常运行率86.3%,圆满完成列入2021、2022、2023年省民生实事的157个自然村提升治理任务。
文 | 记者 薛仁政 通讯员 穗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