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专题式—差异性—进阶式”思政教育模式

原标题:探索“专题式—差异性—进阶式”思政教育模式
现阶段,针对性解决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民办高校德育工作育人实效,是民办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无锡太湖学院抓住转型契机,全面启动思政教育改革工作,经过多年实践,率先探索出高水平党建引领下的“专题式、差异性、进阶式”的思政教育创新模式。
完善顶层规划,加强制度建设
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以系统思维助力育人观、使命观、教学观、课程观的创新。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保障“专题式、差异性、进阶式”思政教育新模式的常态化、全程化、全方位实施。
学校坚持完善顶层规划,构建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教务处、人事处、学工部等各部门协同配合、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始终坚持“思政建设”这一主线,打造“大思政”育人新格局,致力于深化思政教育内容、队伍主体、实践路径、实践活动等各方面建设,营造重视思政课、支持思政课、加强思政课的改革氛围。同时,严格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坚持党委书记、院长的全面领导,下设“新思想”课、“基础”课、“纲要”课、“原理”课和“概论”课教研组,明确各教研组的具体责任分工。此外,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各二级学院要严格落实思政教育组织者、推动者的职责,切实推进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做深做实”。
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备的制度保障助力学院思政教育改革工作的高质量推进。学校本着“三实、三有、三责”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健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同向同行、协同发力的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健全服务学校思政教育改革相关的经费保障、队伍保障、后勤保障、载体保障机制,更好地推广“专题式、差异性、进阶式”思政教育模式。
结合院校实际,优化课程建设
高校思政教育改革需要坚持“引进与创新”齐头并重、坚持“重点与难点”专项突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彰显思政育人特色。
无锡太湖学院制定《关于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实施意见》,系统梳理学院六大专业群中不同专业课程所包含的思政教学元素。同时,整合归纳原有的思政教育元素,形成96个思政元素“点”;分别对应不同思政教育专题,评选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系统解剖学》等一批示范课程,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一批重点培育课程,切实引领思政建设不断“走深走实”。
整理汇编复旦大学“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共12门优秀课程案例,供师生借鉴参考;定期开展思政课教师党支部与专业课教师党支部的联合教育,组织“三会一课”等主题党日活动,主张实施“三个一百”工程,即党员教师“100%打造示范课”、思政课教师“100%讲党课”、教师党支部书记“100%是双带头人”等协同育人机制。此外,学院积极开展“网上云课堂”,打造“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讲堂”“网络云课堂”三者融通的课堂育人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学校思政育人质量。
立足培根铸魂,做好教学创新
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要切实提升亲和力、感染力、解释力,不断提高“抬头率”“上座率”和“点赞率”。通过精准供给与精准服务,从原有的教育管理转向教育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做好培根铸魂工作。
针对学生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创新教学手段;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坚持内容的连贯性、认知发展的持续性相结合,开展进阶式教学。例如,学校坚持实施进阶式教育、模块化教学,创新推广“学、测、导、悟、用”五步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转化和实践应用。
为加强实践教育,学校帮助学生学会如何高效“用”思政知识。着力搭建“内外联动、政行企一体”的思政大平台,建立五大育人基地、26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249家知名企业为代表的协同育人基地、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的“行走的思政课”,帮助学生实现知行合一、融会贯通。
(陆启义,作者为无锡太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重大项目〈2023SJZDSZ016〉研究成果)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