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前揪出颅内藏动脉瘤,亚心、亚总两院专家协作“拆弹”

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通讯员 郭姗姗
七旬老人房颤复发,亟待手术,却意外发现脑部还藏了颗动脉瘤,随时可能破裂。这两把“利刃”悬在老人头顶,都可能危及生命。近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武汉亚心总医院两院多学科专家联手,先超微创手术“拆弹”,待老人状态平稳后再择期手术,抚平“疯狂”的心跳。目前,老人已做完脑动脉瘤手术,并已回家休养。
图片
老人做完手术后状态不错
老人房颤复发,意外被揪出脑动脉瘤
70岁的张婆婆(化姓)家住湖北广水,10年前,她因心慌、心悸等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就诊,被确诊为阵发性房颤。当时,医生为老人做了射频消融手术。出院回家后,老人经常跳广场舞,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出现心脏问题。
不久前,张婆婆突然感觉胃胀难受,还恶心想吐,以为是肠胃不好,被家人送往当地医院检查,没想到心电图意外查出了房颤。考虑到老人年纪大,当地医生建议转往武汉治疗。随后,女儿杨女士将老人再次送到了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5月9日,亚心团队进行了检查,确定老人是房颤复发,建议再次进行手术治疗。考虑到老人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且房颤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脱落可能“流窜”到脑部,于是医生建议通过颅内CTA排查脑部是否有隐患,以确保心脏手术的安全。
没想到,这次检查竟发现了问题。影像结果显示,在老人大脑中动脉M1分叉部藏有一颗动脉瘤,这如同“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破裂。
随即,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联系同属于香港亚洲医疗旗下的武汉亚心总医院,邀请该院神经内外科专家前去会诊。
这也意味着,一场跨越两院的救治正式开启,两院心血管内外科、神经内外科展开多学科讨论,制定周全的治疗方案。
心脑“不分家”,很大可能同时藏隐患
“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有着共同的发病机理,往往‘结伴而来’。”武汉亚心总医院神经内外科副主任周毅表示,有心脏病的患者,脑血管大概率也会有问题,反之亦然。心和脑看似有一定距离,实则关联紧密。
该院心血管内外科电生理专家唐成教授表示,房颤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但它发作时心脏胡乱地狂跳,心房无法有效“泵血”,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诱发血栓;一旦脱落极易顺着动脉进入颅内,引发脑卒中。医生在做房颤手术时,会用到抗凝药物,这会增加脑动脉瘤的破裂风险。
万幸的是,老人在手术前排查到了颅内的问题。“脑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将引发严重的脑出血,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周毅说,因此,在瘤体未破之前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经过反复评估,专家团队一致认为,当务之急先手术“解决”脑动脉瘤,待老人情况稳定后,再择期手术治疗房颤。
眉骨上开小口,专家超微创“拆弹”
此次手术的路径,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主刀专家、亚心总医院神经内外科欧阳和平教授说,和过去传统手术不同,此次可选择更加微创的方式,也就是在老人右眉弓处开一个不到3厘米的小口,进入颅内后夹闭动脉瘤,完成眉弓锁孔动脉瘤夹闭术。
图片
亚总神经内外科专家团队手术中
图片
亚总神经内外科专家团队手术中
据了解,眉弓锁孔手术是目前头颅微创治疗的一项先进技术。顾名思义,即医生在患者的头颅眉弓部位,切开皮肤后打开一个“锁孔”大小的“入口”,在“锁孔”内完成脑动脉瘤夹闭手术。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正常组织伤害少。然而,对于医生来说,手术的精准度要求非常高。
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手术风险,欧阳和平和周毅团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术前准备。在患者全麻下,团队20分钟完成手术,顺利夹闭了动脉瘤。经过一周的精心护理,老人目前已经康复出院。按计划,老人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后,再来武汉做手术解决房颤问题。
唐成教授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手术前,检查颅内情况非常有必要,解决隐患后,也可为后续的心脏手术扫清安全路障。
据悉,亚心总医院将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联手,实现医疗资源整合,强化“跨界联动”,让“病人不动医生动,医生围绕病人转”,为心脑共患疾病的患者提供更科学、更高效、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最后专家建议,定期进行体检,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更应注重头部CTA筛查。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