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比19,中俄反对无果,联大通过涉波黑决议,武契奇:感谢中俄

当地时间5月23日,联合国大会以84票赞成、19反对的结果,通过了“斯雷布雷尼察种族灭绝国际日”决议,这项决议在波黑国内引起了巨大争议,相关地区国家对此表达了强烈不满。
斯雷布雷尼察屠杀事件发生于波黑战争期间,起因是波黑在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的操纵下脱离南斯拉夫独立,而占据波黑总人口接近50%的塞尔维亚族反对独立,因此双方爆发了长达3年的战争。
战争初期,塞族武装一度占据优势,最多控制波黑70%的领土,考虑到战争造成了大量平民的伤亡,联合国针对波黑三族推出了多个和平方案,但均因为版图划分问题遭到拒绝。
为了打压塞族武装,北约军队随即介入战争,对塞族武装发动了空袭。面对强大的北约军队,双方再次回到谈判桌,最终在波黑共和国的旗帜下分而治之,形成了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两个部分。
图片
联合国大会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粗暴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引起了塞族人民的仇恨,塞族共和国总统卡拉季奇在1995年表示:“将会把斯雷布雷尼察变成当地居民不能生存的地方。”
其实斯雷布雷尼察早在1993年时就被联合国安理会定为“安全区”,但安理会关于该地区的819号决议形同虚设,并没有约束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对塞族平民的迫害。所以,卡拉季奇的言论并不仅仅是宣泄对美西方的不满,也是为了报复穆克军队对塞族平民的屠杀。
只是塞族武装在执行作战计划的过程中,没有抑制住内心的仇恨,在打击斯雷布雷尼察的西方维和部队和穆斯林、克族武装时,对两族平民的态度也越发激进,最终导致8000多名穆斯林族平民死亡。
国际上一直把这件事定性为“种族灭绝”,参与此事的塞族武装的主要军官在事后也受到了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
图片
随着时间的流逝,塞族武装和穆斯林族、克罗地亚族的恩恩怨怨也逐渐淡化,波黑虽说被分而治之,但总体来说依然是个统一的国家。
塞尔维亚作为塞族共和国的最大支持者,一直为了地区和平而不懈努力。2010年,塞尔维亚议会通过了一份决议,决定对斯雷布雷尼察屠杀一事作出道歉,但由于该决议未使用国际法院裁决的“种族灭绝”一词,因此遭到波黑其他民族的抵制。
即便如此,塞尔维亚高层依然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诚意。2015年,为了代表塞族人民表达希望各民族和解的愿望,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参加了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20周年纪念活动,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武契奇的头部被当地群众用石块砸伤。
但武契奇依然大度的说道:“我依然会向波什尼亚克族人民伸出友好之手,因为仇恨与愤怒已经够多了。”
图片
武契奇
其实联合国把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定性为“种族灭绝”,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2015年联合国安理会就曾就纪念斯雷布雷尼察事件进行过表决,因俄罗斯行使了一票否决权,该法案未获通过,俄方给出的理由是“不具建设性、具有对抗性并存的政治动机”。
事实也确实如此,波黑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而且又处于地缘政治极其复杂的巴尔干地区,铭记历史固然重要,但不能只记历史不看未来,现在的波黑各族正在缓慢化解矛盾和仇恨,国际社会应该给予帮助,而不是不断去揭伤口。
另外关于这件事是否构成“种族灭绝”,个人认为并没有达到那么严重的程度,否则伤亡绝不止8000人。至于“种族灭绝”究竟是什么样?具体可以参考二战时期的日本和纳粹德国,以及现在的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无差别打击。而即使这样,美国等国家依然认为以色列没有构成“种族灭绝”,也未犯下战争罪。
而且联合国决定设立“斯雷布雷尼察种族灭绝国际日”,只会加深波黑各族人民之间的仇恨,这将会对巴尔干地区的和平稳定带来不利影响。而且把名字定为“种族灭绝国际日”也并没有充分考虑塞族人民以及塞尔维亚的感受,因此中国投出了反对票。
图片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就解释发言表示,90年代发生在南斯拉夫地区的冲突是历史上的黑暗一页,斯雷布雷尼察惨案更是令人痛心。中方一直主张不忘历史,以史为鉴,团结一致向前看,共同维护国家和平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除了中国之外,俄罗斯、匈牙利、阿联酋等也投下了反对票,而斯洛伐克、希腊、塞浦路斯等68国投下了弃权票。联大会议表决结束后,尽管议案仍获得了通过,但武契奇在面对记者采访时,仍向投下反对票和弃权票的国家表示了感谢,称我要感谢中国、俄罗斯联邦和阿联酋。塞尔维亚永远不会忘记并且也要隆重感谢我们的匈牙利兄弟,感谢斯洛伐克、希腊和塞浦路斯决定弃权。
自打一战开始,巴尔干地区便被冠以“火药桶”之称,这与该地区民族组成复杂这一特性有一定的联系。回顾历史,巴尔干地区各民族有合作也有对抗,只有放下仇恨,深化合作,实现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当地人民的共同心愿。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