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线,不要只坐在办公室做产品

制造业有个管理方法叫“现场管理”,是说只有深入一线才能知道问题出在那。其实产品经理也是一样,深入一线,才能真正做好产品。
图片
这个月外出了10天,分别去了浙江杭州和山东菏泽。
外出的主要目的是调研熟悉公司的业务,顺便收集需求,也看能否发现一些在办公室没有发现的问题。
杭州这边是我们的子公司,属于业务部门,经常会给我们提需求。菏泽这边是属于我们的服务商,是直接使用我们服务工具的人。
以滴滴举例的话,杭州这边相当于我们的线上运营团队,他们负责对接各个服务商。菏泽这边就是一家服务商公司,他们下面管理着很多司机。
杭州子公司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对服务商的管理方面,比如,服务商的入驻、培训、服务管理、质检、结算等等。
菏泽服务商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工具的提效,以及服务商对下属服务人员的管理,包括排班、服务管理、绩效管理、数据统计、薪资结算等。
在杭州这边待的时间比较久一些,主要是熟悉他们的业务流程,收获不少,我发现跟业务当面沟通,比线上沟通,效率高太多。多个人在一个办公室,他们讲业务流程和规则,我不断提问,他不断回答,很快就能把业务架构和流程弄清楚。
平时在办公室里不太好理解的问题,很快就可以得到解答。但在听完他们的讲解后,我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他们虽然做了很多事,但是还不是不太成体系,很零散。大部分还是在做一些偏执行类的工作。我给了他们一些建议,帮忙梳理了一下业务架构,相信他们后面会做得更好。
菏泽这边,主要是体验服务商的业务,他们主要是接到我们平台分配的订单,然后履约,我主要体验的就是这个履约过程。
体验下来,还是发现一些平时没有想到的场景。
比如,服务人员在服务时,需要时刻保持专注,不能离开电脑,但是人总有上厕所或者抽个烟的需求,这时,他就会让旁边的人帮忙看着。这段时间旁边这人,既要看自己的电脑,又要看旁边人的电脑,就有点忙不过来。
这个场景里,目前产品没有提供任何相关的功能,这也是我们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
还有很多例子,反正这一趟下来,对我们的实际业务有了更深入的一些了解,在设计方案时,更有感觉。
以前,互联网增速快,C端产品多,很多产品并不需要去到一线,自己就是用户,根据线上的一些观察和思考,就能做出受欢迎的产品出来。
但现在不一样了,存量时代,C端产品机会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互联网+传统行业的产品,也就是我们说的产业互联网。
要做好产业互联网,必须要熟悉业务,熟悉场景。而这些场景,通常在办公室里是不能完全理解到的,理解不到场景,就做不出好的方案,好的产品。
场景包括场和景,场是用户所处的环境,设备状态,用户状态等,而景是各种情况,我们不去一线,只能通过自己有限的经历和认知,去YY各种情况,而忽略了用户现场的环境。
在不熟悉真实场景的情况下,上线的方案,可能就会无法真正解决用户问题,浪费公司资源,自己也越来越没有成就感。
所以,如果你做的是产业互联网,或者你不是你产品的目标用户的话,一定要去一线看看,不要天天坐在办公室。
如果不能去一线,就要想办法把自己变成用户,利益相关才能真正理解用户是怎么想的。
当然,还可以通过看行业资讯或者参加同行交流会的形式去了解市场,熟悉行业,洞察用户。
总之,不要天天坐在办公室,办公室做不出好产品。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