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锂电池行标和国标拟立项!涉梯次利用、生产质量管理等

又有一大批锂电池相关行业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拟被立项!近日,工信部公开征集对《半导体集成电路 隔离器》等66项行业标准、《锂离子电池梯次利用分类规范》等63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意见,截止日期为2024年6月19日。
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发现,此次征求意见的拟立项标准项目中有14个行业标准、12个推荐性国家标准涉及锂电池。
图片
一家企业在第135届广交会上展出的锂电池产品。新华社发
一批锂电池行标和推荐性国标拟立项
工信部发布的66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征求意见稿)显示,有14项涉及锂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膨胀力测试方法》《锂离子电池重物冲击试验设备规范》《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铜、铜锌、不锈钢异物检测方法》等。
63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征求意见稿)显示,有12项与锂电池相关,涉及梯次利用分类规范、储能安全评价、生产质量管理、退役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评估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电动两轮车等行业的高速发展,锂电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市场火热的同时,我国锂电池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须从标准体系、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进行完善。
近期,国家层面围绕锂电池,也先后发布多个规范性文件及征求意见稿。今年5月初,工信部公开征求对《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对锂电行业的产能及技术、性能等提出了要求。
此外,《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标上月已获批,而《电动平衡车、滑板车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技术规范》(送审稿)也已通过专家组审查。
退役锂电池或增两项国标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征求意见的拟立项标准项目中有两项推荐性国标涉及退役锂电池,分别是《锂离子电池梯次利用分类规范》《退役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技术规范》。
据了解,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时,就不再适用于电动汽车上。退役后,动力电池通常有两种“命运”:一种是梯次利用,另一种是再生利用。
所谓梯次利用,即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必要的检验检测、分类、拆分、电池修复或重组为梯次产品,使其可应用至其他领域的过程。通俗来讲,动力电池退役后,一般仍有剩余容量,可降级用于储能、备电等场景,发挥“余热”。而再生利用则指将电池中的钴、镍、锂等高价值金属回收利用。
根据研究机构EVTank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拆解与梯次利用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截至2023年7月份,中国锂离子电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拆解产能达到248.4万吨,其中梯次利用产能94.2万吨,回收拆解利用产能154.1万吨。根据各企业的规划目标,到2028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产能将达到809.3万吨。
目前,已有不少企业涌入这个赛道。2018年至今,工信部已陆续发布了5批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白名单,共有156家企业入围。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