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代植物学人扎根庐山 让濒危植物生生不息

图片
航拍镜头下的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
图片
5月15日,江西省庐山植物园,冯晨博士(右)和他的团队正在濒危植物保护专类园里查看新引种植物的生长情况。珍稀濒危植物专类园目前已经引种了400多种珍稀植物。作为我国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目标是迁地保护中东部地区所有珍稀濒危植物。
图片
冯晨博士正在给一棵秤锤树幼苗挂上“二维码”身份信息,秤锤树属是庐山植物园的创始人胡先骕1928年发现并命名的,是中国植物学家发表的第一个中国本土植物新属。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王祺摄影报道:“你看,这是一棵秤锤树。秤锤树属是庐山植物园创始人之一胡先骕先生1928年发现并命名的,是中国植物学家发表的第一个中国本土植物新属。”5月15日,江西省庐山植物园珍稀濒危植物专类园里,冯晨博士和他的伙伴们领着记者查看新引种植物的生长情况。
  珍稀濒危植物专类园是庐山植物园近年来新建设的专类园之一。2021年,冯晨来到庐山植物园工作,担任植物迁地保护与利用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目前,我们的团队新引进了400多种珍稀濒危植物。庐山植物园作为我国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我们的任务是迁地保护中东部地区所有珍稀濒危植物。”在冯晨看来,这是他需要未来十年去完成的事情。
图片
5月15日,江西省庐山植物园的温室里,张乐华正在给冯晨讲解杜鹃属植物的培育。庐山植物园自1934年建园以来,一直致力于杜鹃花属植物的资源收集、保育及利用研究,是我国收集保育杜鹃花种类最多的植物园之一,先后从国内外收集杜鹃花原生种327种、品种近300个,是国内保育杜鹃花属植物种类最多、面积最大的种质资源圃,也是我国重要的杜鹃花活体基因库。
图片
庐山植物园杜鹃花保育与繁育温室里,长出新芽的小溪洞杜鹃。
图片
庐山植物园近年新建成的庐山模式标本植物专类园里,唐忠炳在查看一棵蕨类植物庐山石韦的生长情况。唐忠炳告诉记者,自1868年起,至今被发现的庐山模式标本植物(以庐山或牯岭命名的植物)达68种,位居中国名山榜首。庐山模式标本植物专类园是世界上首个以模式标本为基点打造的专类园。
  庐山植物园是我国第一座科学植物园,也是全国唯一一座与两处自然保护区(庐山自然保护区、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毗邻的植物园,对于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植物园的温室里,庐山植物园副主任张乐华正在仔细查看小溪洞杜鹃幼苗的生长情况。1986年,20岁的张乐华从江西农业大学毕业,来到庐山植物园。30多年来,张乐华全身心投入杜鹃花研究中。产自江西的小溪洞杜鹃一度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张乐华数访井冈山,在茫茫林海中终于觅得了仅存的一棵小溪洞杜鹃。如今,在庐山植物园的温室里,小溪洞杜鹃成功扩繁。张乐华欣喜地看着今年刚长出新芽的小溪洞杜鹃毛茸茸的叶片,在记者的镜头里溢出老父亲般的满眼宠溺。
  胡先骕、秦仁昌、陈封怀——三位中国植物学的先驱,长眠于他们亲手创建并为之奋斗一生的庐山植物园内。今年,正是胡先骕先生诞辰130周年。经过几代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庐山植物园目前已经建成了庐山本部、鄱阳湖分园、山南分园和南昌科研中心四个园区,拥有杜鹃园、松柏区、蕨苑等17个专类园区,迁地保育植物9000余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700余种,特别是在杜鹃花属植物、松柏纲植物、蕨类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引种保育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图片
5月15日,蕨类植物专类园的负责人陈春发(右)正在种植新引进的蕨类植物。 庐山植物园的蕨类植物专类园栽培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蕨类植物185种,其中珍稀濒危的蕨类植物15种。“我们的目标是在蕨类植物迁地保护的数量上达到300种以上。”
图片
5月8日,庐山植物园南昌科研中心,苔藓植物研究组组长孙宇博士正在培育从江西各地收集而来的苔藓。孙宇告诉记者,2020年他来到庐山植物园后,开始进行苔藓植物专类园的建设,目前收集展示苔藓植物40余种。
图片
孙宇博士在显微镜下观察采集回的苔藓样品。
  2019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建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因为这样的机遇,我们这些年轻人,追随着先驱们的足迹来到了这里。”冯晨告诉记者,如今活跃在科研一线的,都是近年来引进的年轻力量。研究苔藓植物的孙宇博士从芬兰归国来到植物园后,植物园新建了苔藓植物专类园。蕨类植物专类园的负责人陈春发告诉记者,1978年,秦仁昌先生建立蕨类植物分类命名法“秦仁昌分类法”,沿用至今,“我们做蕨类植物研究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
  省院共建以来,庐山植物园引进高层次人才90多人,组建了5个研究中心,20多个课题组。在庐山植物园南昌研究中心,价值数千万元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让科研人员振奋不已。2022年9月2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向国家林草局商请设立庐山国家植物园。“国家植物园的申报今年已经进入了关键期。”冯晨告诉记者。
图片
松柏专类园的负责人唐忠炳站在成林的水杉树下。庐山植物园作为我国重要的裸子植物(松柏)的保育区,目前已经从国内外引种了200多种裸子植物。
图片
庐山植物园内,植物都有自己的“二维码”身份证
  从事植物分类与多样性研究的唐忠炳就是趁着这股东风来到庐山植物园工作的,目前负责松柏园的提升。站在古老的水杉树下,唐忠炳给记者讲起了20世纪40年代胡先骕先生发现并正式命名“水杉”这一珍奇活化石植物的故事。1948年,庐山植物园首次引种驯化,让濒危的古老水杉走出原产地。如今,在庐山乃至中国,水杉早已蔚然成林,成为公园、街道寻常可见的树木。
  唐忠炳告诉记者,他们有幸踏着前辈的足迹来到这里工作。这座坐落在人文圣山中的植物园,是中国亚热带山地植物多样性迁地、并地保护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植物园的每个角落都讲述着中国近代植物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故事,那一株株浸润着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心血的珍稀植物,映照着植物学人的初心,也将一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图片
5月8日,庐山植物园南昌科研中心,经济作物组组长孔丹宇博士正在开展番茄优异种质筛选与改良工作,目前收集和保存了500多份番茄核心种质资源,重点培育适宜江西本土种植的樱桃番茄。
图片
5月8日,庐山植物园南昌科研中心,药用与功能植物组的刘毅博士,正在试验田里查看药用植物的生长情况。刘毅博士专注于抗炎药用植物的研究,目前正在绘制近三百种抗炎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谱。
图片
5月8日,庐山植物园南昌科研中心,实验人员在植物人工气候室里培养植物幼苗。
图片
5月8日,庐山植物园南昌科研中心,科研人员在荧光显微镜上进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