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体验压耳豆、针灸,中外学生沉浸式感受中医药文化

这里有传统的望、闻、问、切和针灸、按摩,这里有AI智能的脉诊仪和目诊仪……5月24日下午,第十七届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系列活动之一、海淀区第五届校园中医药文化系列活动在北京语言大学开启,中外学生们在这里感受着中医药文化的时尚与传统。
图片
伴随着海淀区第三实验小学学生们稚嫩可爱的舞狮表演,活动拉开序幕,各学校和医院带来了自编自导宣传中医药文化的精彩节目。
来自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等13家医疗机构的海淀区经方大赛获奖选手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表演《经方传颂》,展现了中医人扎实的基本功。双榆树第一小学、建华实验学校和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将传统中医养生功法太极、五禽戏以及八段锦搬上了舞台,联合展现了一场优美、流畅的中医养生功法串烧。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京西分校师生原创的《中医歌谣》,将歌谣与中医药传统文化创新结合,既为青少年儿童普及健康知识,也从小培养着孩子们的文化自信。
图片
北京语言大学医院改编的舞台剧《中医治未病——扁鹊见齐桓公》,阐述了祖国医学中最为重要的“治未病”思想,给现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在巴西就感受过中医推拿针灸的魅力,到中国学习,更多地接触到中医药文化,望闻问切,《本草纲目》《黄帝内经》,也希望能向更多的人宣传中医药文化。”扁鹊的扮演者、来自巴西的留学生李萌告诉记者。因为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他选择到北京语言大学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学校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中医药文化,也更加爱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活动现场设置了主题展示区,展出了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创产品、中医药文化题材绘画作品和多所学校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成果。
图片
在健康义诊区,中外学生们对中医的望、闻、问、切饶有兴趣,不少国际学生现场体验压耳豆、针灸、穴位按摩,亲身感受神奇的中医。在智慧中医设备展示区,大家争相体验目诊仪,感受着中医搭载AI智能的神奇。香囊、药茶、药丸制作也吸引了不少中外师生体验,他们有的津津有味地品尝自制的中药凉茶,有的精心制作自己喜欢的香囊,还有的自己动手搓制大山楂丸,感受着古老中医的神奇魅力。
海淀区卫生健康委主任李劲涛介绍,近年来海淀区大力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以学校需求为导向,聚合了中科院植物所、医科院药植所、北京市中医研究所、西苑医院等优质科研、医疗资源力量,吸引了海淀区100余家中小学校积极参与,涌现出西苑小学、双榆树第一小学、台头小学、人大附中、上地实验学校等一大批成果丰硕的学校。此外,还依托北京语言大学搭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平台,先后成立了中医药文化传播基地和体验馆,与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成立“首都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指导中心”,已有上万名中外学生和国际友人在此体验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海外传播,成为首都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阵地。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