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黑手伸向台海,华春莹重申《开罗宣言》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近日,在日本频繁妄言、干涉中国台海内政的背景之下,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在社交媒体上,重申当年《波茨坦公告》对于日本主权的相关条款。
图片
发表于1945年7月的波茨坦公告,是对开罗宣言的重申,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中英美三国对于日本的最后通牒。
其中,规定了日本必须要无条件投降,以及将其非法侵略占据的中国相关岛礁归还于中国。
具体来看,波茨坦公告明确写道:“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以及吾人所决定的其他小岛之内。”这实际上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国家主权范围的法理依据。通俗一点说,在波茨坦公告之外的范畴,日本对周边岛礁的任何主权申索都是非法的。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不同于《开罗宣言》只是中英美三国提出来的条件,波茨坦公告作为对日本的最后通牒,日本方面是书面签字、正式接受的。1945年,日本在书面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时,明确承诺:“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及其继承者忠实执行波茨坦公告的各项条文。”
图片
眼下日本政府虽然是在美国的扶持下建立的,但其毫无疑问是当时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的继承者。换句话说,从法理上,波茨坦公告仍然是对今天的日本,拥有强制约束力的国际条款。但现在,日本政府所作所为,显然违背了波茨坦公告的内容。
首先,在钓鱼岛问题上,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包括钓鱼岛和台湾岛在内的,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都必须无条件归还中国。可现在日本却明确的对钓鱼岛生出觊觎之心,屡次三番的想要侵占钓鱼岛。
当前,虽然中国海警在钓鱼岛附近实现了常态化巡逻,但日本方面仍不死心,动不动就要在钓鱼岛生事。这显然就是明目张胆的想要侵占我国岛礁的意思。
图片
其次,在台海问题上,日本狂妄喊出所谓“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挑衅口号,妄图以“国际水道”、“商贸安全”等理由,强行干涉中国台海内政。不止如此,事实上日本还在一直试图“假戏真做”,把美国也卷入到台海纷争之中,借助中美博弈,实现自己战略野心。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眼下美国也在台海问题上,频繁的挑战中国底线,试图用台海问题扰乱中国大陆的发展环境,但美国只是把台湾当成棋子使用,本身并没有为了台湾,跟中国大陆开战的打算。说白了,美国对台湾没有领土野心,就是想要打“台湾牌”,牵制中国发展。
但日本不同,日本表面上是在配合美国围堵打压中国,实际上是真想要窃取我国台湾,然而他们自身又没有这个实力,那怎么办呢?只能借助于中美博弈的背景,以及日本事实上充当美国在东亚前进基地的特殊地位,试图把美国更深的裹挟进台海事务之中。
因此,眼下台海局势紧张,民进党等少数顽固“台独”分子,妄图“挟洋自重”、这个“洋”,它不仅是指美国,而且还包括“东洋”日本。
图片
我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此背景之下,重申《波茨坦公告》的相关内容,一方面当然是为了让西方清楚,日本现在对钓鱼岛、台湾岛的觊觎,都是非法的,同时,也是践踏美国尊严的。道理很简单,因为《波茨坦公告》,美国也是主要签署国,其内容本身也代表着美国政府的意志,很显然,日本一再违背波茨坦公告,就是把美国人的脸踩在地上摩擦。
另一方面,则是对日本最直接,最清晰的警告。中日之间是有着血海深仇的,近代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的伤亡和惨痛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而当时的中国则忙着从废墟上重建自己的祖国,并没有执着的要求日本做出赔偿。
但这并不代表日本曾经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孽,就凭空消失了。如果现在日本连《波茨坦公告》的核心条款,都一再违反,那么,中日之间就不仅仅是眼下矛盾的问题了,历史的旧账,也得拿出来算一算了。
更为重要的是,《波茨坦公告》和其它战后签署的一系列条约,不仅规定了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归还中国领土的问题,还有对日本作为战败国的惩罚。
图片
比较极端一点说,根据二战后战胜国对日本利益的划分,中国是有权在日本驻军的。除此之外,还有关于控制日本自卫队的规模,以及不能拥有进攻性武器的条款等等,都是战胜国约束战后日本,防止其再次走上军国主义侵略道路的“紧箍咒”。
如果日本不遵守《波茨坦公告》的核心条款,甚至想要蚕食中国领土领海,那就是逼着中国再此把《波茨坦公告》拿出来,要求日本践行他们所作出的一切承诺。
总之,日本觊觎我国钓鱼岛和台湾,逼得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跟日本对话,那就不仅仅是这两个岛的问题了,最起码琉球岛,也就是今天日本的冲绳县,以前被美国托管,后被美国人非法交给日本代管,现在也该是时候正本溯源了!
最后,这件事里还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点,那就是俄罗斯媒体报道这件事,并强调了《波茨坦公告》内容,这背后就流露出,中俄作为二战战胜国,要携手维持亚太地区二战胜利成果和地区秩序的意图。
具体点说,波茨坦公告中没有太多涉及苏联的事,但俄罗斯却对此如此关注,显然就是希望能同样以战胜国的身份,在南千岛群岛,也就是日本所谓“北方四岛”问题上,彻底断了日本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