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发布首份空难报告调查结果,不是美国干的

伊朗总统莱希遇难一事在国际社会引发轩然大波,事情过去三天后,伊朗方面公开了关于直升机的调查结果。
伊朗公开调查结果
回顾当天发生的事情,莱希及伊朗外交部长、其他政府官员到访伊朗西北部山区,准备回首都,出发前,他们所在地方天气很好,但直升机飞行半小时后,前方出现云团,莱希所在的直升机就发出指令要求3架直升机都上升越过云层。
然而,另外两架直升机越过云层后,发现莱希所乘的直升机不见踪影,呼叫也无人应答。
两架直升机当即降落,拨打莱希及同行人的电话,已经无法接通。
当搜救人员找到他们时,已经发生了空难。
事故原因初步调查与直升机遇到技术故障有关,莱希他们被迫“硬着陆”。
图片
【莱希空难事故现场】
出事的这架直升机是伊朗海军在1970年购买的美国贝尔212飞机,不仅没有雷达、地形测绘、夜视仪等先进设备,还可能存在年限久远,设备老化等问题。
当然也有分析推测可能涉及人为因素,比如美国。在美国国务院表达哀悼的同时,白宫方面却有不同的表态,导致外界猜测和讨论。
如今,伊朗方面发布了首份调查结果,跟美国没有关系。
报告显示,直升机没有离开航线飞行,事发前,直升机飞行员也与其他两架直升机进行了沟通,直升机部件中没有发现弹痕或类似情况,坠毁的直升机在撞山后起火,由于地形、天气等原因,搜救行动困难,塔台与机组人员的谈话中没有发现可疑情况。
简单来说,莱希的遇难是个意外,与大部分空难事故一样,没有外来势力的干涉,当然更多信息还需要伊朗花时间进行审查。
图片
【伊朗总统莱西】
最大赢家已经浮现
无疑,莱希的遇难对中东地区造成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对当前的巴以冲突来说。
作为伊朗的领导人,莱希在生前对巴以冲突的态度和立场无疑对伊朗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伊朗作为中东地区的重要国家,其外交政策走向对巴以冲突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莱希在生前一直强调伊朗在巴以冲突中支持哈马斯,也是以色列进攻拉法的“最大威胁”。
目前,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和哈马斯团结一致,以色列1对3,但也无法阻挡以军大规模进攻拉法的举动。一旦那一天到来,必将引发更大的反击。
如若换届的领导人不是“政治强人”,不支持巴勒斯坦,那么中东局势恐迎来大的变动,伊朗能否维持在中东和国际的地位也很难说。
图片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同时,莱希和阿卜杜拉希扬(遇难的伊朗外长)是沙伊和解的积极推动者,二人的双双遇难,对中东的和解进程形成了一定打击。
未来的继任者,如何维护中俄伊三国的关系,也有待观察。
一旦中俄伊“铁三角”出现裂痕,造成的损失或将难以估量。
在此情况下,以色列恐成了莱希遇难背后最大的赢家。
中方给了伊朗一颗定心丸
值得一提的还有,为了稳定伊朗的局势,以及可能引发的后续问题,中方给伊朗送上定心丸。
不日前,我外长王毅在参加上合外长会期间,与伊朗副外长萨法里举行会谈。
图片
【我外长王毅】
期间,王毅表达了对伊朗总统及外长遭遇不幸去世一事,感到震惊并向其表示哀悼和慰问,强调莱希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中国的亲密友人。面对这场悲剧,中国坚决支持伊朗人民。
中方认为在哈梅内伊的引领下,伊朗定会沿着既定战略前进,保证国家的稳步发展。
此外,王毅还提到,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幻,中国将持续深化与伊朗的战略协作。
对此,萨法里表达了对中国支持的感激之情,并强调伊朗非常重视与中国的关系,并致力于推动两国在各个层面上的合作发展。
莱希被广泛认为是哈梅内伊的可能继任者,因此他的逝世无疑对伊朗的政治局势产生了影响。
不过,伊朗独特的政治结构意味着,在哈梅内伊的领导下,国家依然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继续执行其内外政策。对哈梅内伊而言,这次损失相当于失去了自己的得力助手,而且鉴于他年岁已高,必须要考虑选定新的接班人。
显然,王毅的这番表态也等于是给了伊朗一颗“定心丸”,凸显出中国对伊朗的高度重视。
总之,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和俄罗斯会继续坚定站在伊朗一方,助力伊朗维护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