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绿色、新质生产力……看世界最年轻的5亿吨大港如何向海而兴

山东港口日照港吞吐量居沿海港口全国第6位、全球第7位,是全球大宗原材料、能源、粮食等的供应链枢纽,中国沿海集装箱内贸枢纽港,外贸近洋干线港、远洋喂给港。陆上,2条千公里铁路、4条高速公路、5条输油管线直通港口;海上,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作为世界最年轻的5亿吨大港,它是如何向海而兴的呢?
这离不开“智慧”和“新质生产力”两样法宝。抢抓一体化改革发展五年来,日照港始终坚持科技引领,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加快实施港口流程化、无人化、智能化改造,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全面推动传统港口向智慧绿色港口迭代升级。
图片
图片源自新华社。
五年砺剑 
科技塑造港口新质生产力
“建”干散货智慧绿色“新南区”。集合干散货码头建设经验,自主研发干散货智能化管控系统B-TOS,打造“流程全自动+重来重回”海铁联运工艺体系;国内首创“自动装车系统+电牵智慧”无人化装车作业模式,自主设计翻车机自动摘钩机器人、自动清车机器人,建设干散货码头数字孪生体,打造设备自动化、生产智能化、管控一体化的干散货智能化码头,现场操作人员压减85%,全员劳动生产率为传统作业区的3倍。
“创”顺岸式集装箱“新方案”。建成投用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为全球港口提供了传统散杂货码头改造升级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方案。创新“顺岸布置边装卸+无人集卡水平运输”工艺,攻克无人集卡“安全员”下车等难题;研究顺岸全封闭方案,首创固定式转接起重机,突破顺岸式码头水平运输内外集卡交互的效率瓶颈,开展轻量化国产化轨道吊研发、水平智能运输车关键技术研究等,实现码头生产工艺全新布局升级。
“研”件杂货数字化“新工艺”。携手百度智能云,探索件杂货大模型技术应用,研发“全要素+动态可视化”的可交互式件杂货数字化堆场;升级木材全流程智能理货系统,研发集成化多用途吊具,创新木材直落工艺、超堆高工艺;应用“区块链+”技术,营造互信、透明的业务服务新业态,实现供应链金融信用穿透全作业流程。
“筑”全域数智化“新粮仓”。建设国内领先的数智粮食平台,构建覆盖5个作业环节、12000多个流程的全域智能化协同排产系统;建成国内首个全泊位多机种全自动协同卸船系统,研发国内首台新型螺旋带斗卸船机、国内首套筒仓全自动移动装车平台,打造行业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集疏运体系,生产效率提升20%。4月18日,载有5.9万余吨法国进口小麦的巴拿马籍“先锋”轮在山东港口日照港完货离港。4月17日,“先锋”轮在山东港口日照港开展卸船作业。这是日照港口岸首次进口法国小麦,山东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日照边检站全流程高效保障载运船舶快速通关作业。
五年深耕
智慧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实施“智慧调度”建设。搭建日照港大数据平台,实现对港口各项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为生产决策智慧赋能;整合AIS、GPS、集疏运系统等,建设日照港PortGIS系统,实现港口“车、船、货、人” 等各类资源“一张图”统一管控。
实施“智慧堆场”建设。搭建数字化堆场管控平台,研发“分水岭”分界算法,应用多源异构数据交互技术,实现堆场垛位全生命周期管理、堆场全域全过程智能调控,提高堆场运转效率,满足堆场管控需求,为客户提供低成本、更便捷的服务。
实施“智慧服务”建设。搭建区域性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基于阿里云部署,综合应用电子签章、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集物流、供应链金融为一体,拓展舟道网供应链全生态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流程、高体验的智慧服务;建成全国首个基于ETC技术的港口无感通行集疏运系统,极大提高货物转运效率。
实施“智慧设备”建设。构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底座,统一设备数据、业务流程、技术标准、作业规范、维保费用五类基础信息,设立“一机一档”,全面接入设备信息和状态监测数据,建设标准化流程库、知识库、成本库,实现设备预测性维修、维保业务统一管理调度。
实施“智慧能源”建设。搭建多能融合智慧能源管控平台,融入用能分析、源网荷储、双碳管理等功能,合理布局港区用能结构,科学指导生产,灵活调整节能管理策略,助力港口节能降耗。
实施“智慧航道”建设。采用差分北斗定位、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建成数字航道系统,构建整个通航水域的广域感知,提高智能碰撞预警能力,确保海上通航安全,实现船舶雾航、夜航、“盲进盲出”。
有了两大法宝,日照港向着具有高成长性、持续增长力、核心竞争力的一流港口不断前进。
7个货种居全国首位
9个货种过千万吨
2023年,山东港口日照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22亿吨,同比增长4.2%,其中,7个货种居全国首位,9个货种过千万吨。主要货种情况如下:
铁矿石:山东港口日照港是中国最大的铁矿石单一进口港,2023年矿石进口量占中国进口量的1/8。
煤炭:山东港口日照港是中国最大的冶金煤中转基地,也是俄罗斯、印尼等进口煤炭的主要上岸港。
焦炭:山东港口日照港是中国最大的焦炭下水港。
粮食:山东港口日照港是全国最大的大豆进口港,2023年大豆进口量占中国总量的1/8。
原木:山东港口日照港是全国最大的木材接卸港,建有中国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的进境木材检验检疫除害处理区,2023年进口量占全国进口量的1/8。
原油:山东港口日照港是中石化原油进口第一港,2023年原油进口量占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的1/9以上。
集装箱:开通30余条铁路集装箱班列,并拥有铁路过境运输资格,港口中转货物经铁路可运至中亚、蒙古、俄罗斯以及欧洲等国家。
山东港口日照港大宗散货吞吐量超过总吞吐量50%,传统抑尘方式存在诸多不足:喷淋洒水,治标不治本,还会影响货物水分含量;密目网苫盖,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存在二次污染隐患。
如何加强散装物料堆场的扬尘管控呢?
图片
图片源自新华社。
自主研发“山港润”抑尘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山东港口日照港开始自主探索适合港口不同货种、不同属性的散货抑尘剂的配比、制备,对港区内51个品类的矿石、13个品类的煤炭及6个品类的其他矿物进行充分实验分析,不断优化抑尘剂配方、持续改良工艺,相继成功研制出铁矿石、煤炭、石油焦等抑尘剂产品,并完成“山港润”商标注册,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项、国际专利两项。
与传统苫盖模式相比,使用“山港润”抑尘剂喷洒抑尘方式存在诸多优势:
抑尘效果更明显。在使用过程中,“山港润”散货抑尘剂呈现出结膜快、结膜厚、硬度高、风蚀率低等优势,有效避免了大风条件下的货垛风蚀起尘,极大降低了粉尘排放,综合抑尘率达99%以上。
喷洒过程更加安全高效。以往苫盖一个5万吨的标准垛,需要6个人上垛作业两个多小时,现在只需1人驾驶1台多功能环保车20分钟就可完成喷洒,同时避免了人员攀爬货垛苫盖作业带来的安全风险,大大解放了劳动力。
原材料更加经济环保。“山港润”抑尘剂以植物秸秆提取物为原材料,喷洒过后可自然降解、无毒无害、无二次污染,实现了固体废物源头减量,有效避免环境污染。
此外,为了使抑尘剂应用效果可视化、数据化,山东港口日照港自主设计风速实验台,该实验平台由操作台、实验台、风源和除尘设备组成,能够在线记录实验过程中模拟风速、湿度、PM2.5、PM10等实验数据,采集不同风速下样品喷洒抑尘剂前后的“风蚀率”,经过实验测试,喷洒抑尘剂大幅度降低了货物扬尘及货物损耗。
如果说抑尘剂的应用只是单点突破,那么实现全流程、立体化、系统性的环境管控就是港口绿色发展的要义所在。
在山东港口日照港石臼港区南区,利用物联网技术联动的环保设备可实时监测粉尘浓度,实现堆场智慧喷淋;大机自动上水,通过悬臂喷洒抑尘剂;皮带智能清扫,全过程控制粉尘源;高大的防风抑尘墙,为露天堆场织满绿色屏障……通过一系列举措,日照港逐步构建起全流程、立体化智能环保管控体系,推动环境管理不断向智能化、集约化、精细化转变,用“智慧”让港口绿意更浓。
而绿色发展不仅要抑制,还需要增量。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照港交出了这样的答卷。
推进“园林式港口”建设
四年新增绿化面积73万平方米
日照港高标准推进“园林式港口”建设,统筹绿化景观布局,协调港区整体风貌,“见缝插绿”“路侧添绿”,形成大小公园93个,四年新增绿化面积73万平方米。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山东港口日照港大力实施“十大环保工程”,加快推进流程化改造、环保设施建设、新能源项目等建设,建成投用3座智能充换电站,配套部署130辆新能源重卡,从源头上降低污染排放;发布港口行业首个干散货港口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标准,开发生态环境智能管控平台,推进皮带系统回程清扫和堆场智能联动喷淋系统建设,依托港区内粉尘检测站点,实现“超标预警、自动喷淋”,自主研发干散货堆场抑尘剂,散货货垛全部采取防尘网苫盖或抑尘剂覆盖。加大港区环境整治力度,常态化提升环保清洁水平,港区环境更加绿化、美化,本质环保水平不断提升。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山东港口日照港坚持向“绿”而行,交上一张张亮眼的绿色答卷,收获一枚枚沉甸甸的“勋章”:获国务院支持建设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矿石泊位荣获“亚太绿色港口”称号;煤炭码头、集装箱码头先后被授予“四星级中国绿色港口”;在港口行业率先发布散装物料堆场抑尘剂标准和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指南;被日照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污染防治攻坚先进集体”,日照港绿色港口发展案例被列入中国环境报“企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并获年度“环境社会责任企业”称号。
图片
图片源自新华社。
港通四海 桥系亚欧
一季度,山东港口日照港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6.7%,集装箱量同比增长15.3%,实现首季开门红。
山东港口日照港大船作业量同比增长5.5%、泊位在泊效率同比提升3.7%,累计创出生产纪录9项次;重点优化火车作业模式,岚山港区重启粮食铁路装车,连续刷新3次昼夜装车纪录;石臼港区成立装车楼提效攻坚专班,单班装车量提升了75%。
山东港口日照港敏锐捕捉“新三样”、高端装备出口业务发展契机,依托专业化、市场化、标准化的新业态运营平台,对内携手山东港口物流集团、航运集团、贸易集团、海外发展集团等,对外对接主机厂、贸易商、船公司等上下游客户,集聚全链条生态合力,为广大客户量身定制“管家式”物流方案,成功开发商品汽车、电动V卡等新能源货种出口业务,不断塑造“新三样”出口业务发展新动能。据统计,一季度,日照港“新三样”出口环比增长22%。
未来,依托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平台,日照港也将发挥“港通四海,桥系亚欧”的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