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癌症患者送救命钱,多次捐助学金……洛阳这位老人坚持做公益慈善已经40多年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蔡君彦
图片
今年69岁的孙善启,公益慈善之路已经坚持了数十年。
从1988年来洛阳工作后,他多次为洛阳市及国内多地捐款。据粗略统计,仅近三年就累计捐款5万余元参与公益慈善。他格外关注助医、助学等方面的信息,曾大热天找到医院为癌症患者送过救命钱,也曾多次为考上大学的困难学子捐过助学金,当工作人员让签名时,他只签下两个字:老兵。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慈行善举,让孙善启“洛阳慈善榜样”的荣誉称号实至名归。“我会保持‘一直心’,继续做下去!”前不久,在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组织开展的“中央省市媒体中原慈善行”主题活动中,孙善启分享连续多年参与公益慈善、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心得,赢得众人点赞。
乐在其中:玩儿着也能献爱心
孙善启现在很忙,每天一大早,他拿两部手机开始忙活,参与养“爱心鸡”捐“爱心蛋”之类的网上公益,还参与运动捐步,现在每天至少走两万步,乐此不疲。
“我养‘爱心鸡’捐‘爱心蛋’5年多了。”说起参与线上公益的经历,孙善启开心的神情像极了“老顽童”。
2019年6月,他关注到支付宝上线的一项网上公益活动——蚂蚁庄园,大致玩儿法就是:可以使用支付宝付款来领取饲料,用于养“爱心鸡”,每次把鸡喂饱之后,可以产生“爱心蛋”,集齐五颗“爱心蛋”,就能进行爱心捐赠。
“玩儿着也能献爱心,挺有意思。”他便开始参与,每天早上5点左右醒来后打开手机,忙着进行当天的公益项目进行操作,支付一两块钱买些饲料,等集齐爱心蛋,再捐出去。
图片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何乐而不为?”孙善启说,为了能够多参与这项公益活动,多捐“爱心蛋”,当年11月他又买了一部手机,两部手机同步操作,理由很简单:多用一部手机,爱心就可以翻一番。
截至记者采访时,通过这项网上公益活动,他已经捐出“爱心鸡蛋”4570余枚,资助2500多人次。他参与的网上公益活动,还有古树保护、助农销售、帮助乡村妇女再就业等。
孙善启也爱运动,每天步行一个多小时。自从参与运动捐步后,他的劲头儿更足了,“刚开始我每天至少走6000步,现在每天至少两万步。既锻炼身体,又能捐赠步数,一举多得!”如果赶上刮风下雨之类的天气也不怕,他会在走廊里走来走去,完成当天的“小目标”。
力所能及:捐钱捐书画 助人很快乐
“我快70岁了,年龄不小贡献不大,这些年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家风传承。”孙善启力说,他的父亲早年参加革命,在教育孩子方面,注重传承红色基因,强调积德行善乃为人之本。
图片
1976年,孙善启应征入伍,在吉林省靖宇县解放军某部服役。1979年,他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被提干后,把前两个月的工资全部寄回了老家的乡政府,希望为家乡做点好事。
从1988年被调至解放军驻洛某部到1993年从部队转业到洛阳市城管局工作,直至退休,孙善启在古都洛阳扎根,在这个城市发光发热。
他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比如,多次参加洛阳晚报开展的阳光助学活动,为困难学子捐款,前些年,他每次捐款都不肯留姓名,在工作人员一再坚持让他签名时,他签下两个字:老兵。
这些年,他看报纸、看电视的一大关注点,就是看看媒体报道中有没有特别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只要看到需要帮助的我都会捐,少则一两百,多则千把块,都是一份心意,就想帮一把。”2022年7月,他看到某募捐平台为宜阳县一位癌症患者发起众筹后,线上捐了100元,心里还惦记,第二天又冒着酷暑赶到患者所在的医院,把500元亲手送到患者的儿子手里。素昧平生,孙善启的这番举动,让对方感动得直抹眼泪。
第二届“河南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在郑州举行后,孙善启被孝心少年们的事迹深深感动,主动联系到其中的4位孝心少年,为每人捐款1000元。后来,他又辗转通过河南省教育发展基金会,为另外6名孝心少年每人捐款1000元……他希望,自己的爱心能让这些“祖国的花朵”感受到温暖和力量。他没想到,2021年4月还收到了该基金会发来的致谢信。
图片
孙善启还擅长书法、绘画,尤其爱画牡丹。5月14日,他前往洛阳市老城区培智学校为残疾人献爱心,除了捐助1000元现金之外,还送上了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
助学、助医、助困、助残、抗震救灾……家里积攒的一沓沓捐赠证书,是孙善启慈行善举的无声证明。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每一次,当他力所能及地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后,都会感到无比开心,成就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图片
贵在持久:40多年来持续奉献爱心
凡事预则立。随着参与公益慈善想法越来越多,事务越来越忙,孙善启更加重视计划。2024年初,他就制定了年度参与公益慈善活动计划,到第一季度末,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学雷锋纪念日、全国助残日、“六一”儿童节、“99公益日”……有了明确的计划安排,忙起来更有谱儿。通常,他都是计划不漏项,还会增加新内容,争取多做好事多帮助些人。
“有人问我,有没有细算过这些年参与公益慈善究竟捐了多少钱,我真没一笔一笔统计过。”孙善启说。
根据洛阳市慈善联合总会提供的“洛阳慈善榜样”资料,从1988年起,孙善启多次为洛阳市及国内多地捐款。据粗略统计,仅近三年,他累计捐款5万余元参与公益慈善。
记者采访时,孙善启明确了今后的“小目标”:每年至少捐赠善款上万元,奉献爱心。
有人好奇:如此热衷参与公益慈善,甚至“上瘾”,这个人是不是很有钱?
图片
受访者供图
对此,孙善启笑着回应,自己退休工资每月几千元,不算多也不算少,好在家里没什么负担,老伴儿支持,孩子也争气,他不抽烟不喝酒甚至不吃肉,可以随心所欲把退休工资的一部分拿出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让参与公益慈善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受资金限制,我做这些基本上都是小打小闹。”让孙善启倍感欣慰自豪的是,行善致远,积小善成大爱。他觉得,经常献爱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事,能促进社会和谐、提升精神文明,传递社会温暖。
“咱有一口吃的,也要想着别人。”孙善启的胸前常年挂着一枚“为人民服务”的像章,“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干部,我退而不休,乐于公益慈善事业,也愿意坚持做下去!”慈善路上,他志愿做“千里马”,不用扬鞭自奋蹄。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