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公司偿付能力、退保排行榜:增资拉升,退保下降|数说保险(一季度下)

摘 要: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接踵下调,投资收益的持续走低,“利差损”风险问题正在努力化解过程中。如此种种,寿险公司核心指标变动背后的原因和趋势都值得深入探究,提取净利润、保险业务收入、偿付能力、投资收益率、综合退保率等核心指标,数说将分上、下篇解读一季度保险市场的新变动
图片
文|丁艳 杨芮
编辑|袁满
一季度的保险市场,虽整体利润承压,但正在缓慢复苏中转型、在结构优化中寻找改善路径。
在数说保险(一季度上)中净利润、保险业务收入指标反映了一季度寿险市场的一面,本文将从资本和产品角度继续剖析一季度寿险市场的新变化。
2024年一季度,人身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66万亿,同比增长5.1%,76家披露数据的公司净利润约为599.5亿,同比增加约40亿,增幅超7%。规模与效益的双增是行业全景图,但细化到微观个体表现则各有不同。
以代表着公司偿付能力情况和未来保单兑付能力的偿付能力指标来看,77家人身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达到监管规定水平。
从上一季度风险评级方面来看,除三峡人寿、和泰人寿、国华人寿、弘康人寿这4家人身险公司未披露外,达到A类的共计22家,达到B类的共计47家,有3家人身险公司为C,1家人身险公司为D。相较于2023年末,长生人寿的风险综合评级由C上升至B。
其中,3家人身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为C的分别是,华汇人寿、平安养老、合众人寿,1家寿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为D,即北大方正人寿。同时,据查阅三峡人寿2024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发现,三峡人寿2023年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均为D,其2024 年一季度末监管评级数据正在收集报送。
图片
(数据来源:寿险公司2024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再从反映产品实际续保和退保情况的综合退保率数据来看,一季度除大家养老的综合退保率在5%以上,海保人寿和德华安顾在3%以上,农银人寿、人保寿险、泰康养老、长城人寿在2%以上外,其他险企均在2%以下。
与去年同期数据相比,行业整体综合退保率下降了1.19个百分点,同比降幅超过50%,反映了整体寿险业务品质的提升。
图片
(数据来源:寿险公司2024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偿付能力排行榜:4家不达标,4家未披露
按照监管规定,偿付能力达标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其中,风险综合评级是偿付能力三支柱监管体系第二支柱的核心监管指标,该指标由可资本化风险和难以资本化风险两部分构成,权重各占50%。
纵观2024年一季度77家人身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来看,77家人身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达到监管规定水平。
但除了三峡人寿、和泰人寿、国华人寿、弘康人寿4家险企未披露2023年第四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外,共计4家人身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未能达标,其中有3家人身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为C,分别是华汇人寿、平安养老、合众人寿,1家人身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为D,即北大方正人寿。同时,三峡人寿截至目前还未披露2023年第四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其2023年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均为D。
据了解,一般而言,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一旦被评为C或D,未来保险业务开展将会受到限制。监管部门会根据相关规定,对其采取针对性监管措施,诸如要求其补充资本、限制分红等。
图片
(数据来源:寿险公司2024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首先,从上述77家人身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榜单来看,2024年一季度,除养老险和健康险公司以及华汇人寿外,排名前十名公司分别为: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友邦人寿、太平人寿、泰康人寿、中英人寿、新华保险、安联人寿、汇丰人寿、中荷人寿、中宏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457.9%、419.7%、280.1%、275.6%、260.7%、252.1%、247.4%、244.7%、240.4%、236.4%。
从77家人身险公司今年一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榜单后十名来看,除健康险公司外,分别为:信泰人寿、幸福人寿、中华人寿、北大方正人寿、华贵人寿、长生人寿、国华人寿、爱心人寿、鼎诚人寿、国联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22.4%、123.3%、125.3%、125.4%、127.5%、127.7%、129.7%、131.0%、133.0%、133.4%。
而从77家人身险公司今年一季度核心偿付能力能力充足率榜单来看,除健康险公司外,榜单后十名分别是爱心人寿、国联人寿、幸福人寿、中华人寿、长城人寿、北大方正人寿、国华人寿、招商仁和人寿、信美人寿、弘康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65.5%、70.7%、71.4%、71.5%、75.7%、75.9%、78.7%、80.0%、84.9%、85.3%。
图片
(数据来源:寿险公司2024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与此同时,2023年78家人身险公司中,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低于100%的公司共计22家,包括中邮人寿、国联人寿、弘康人寿、北京人寿、利安人寿、幸福人寿等。其中,复兴联合健康保险和渤海人寿2023年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较低,两者分别仅为55.3%和55.5%。
从近年保险机构整体治理情况来看,南开保险机构治理指数显示,2016年至2022年,中国保险机构治理指数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治理状况稳中向好,2022年中国保险机构治理指数较2016年上升了7.10,但还存在着自主合规性水平偏低,六大治理维度发展不均衡,各保险机构治理水平差别显著等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有14家保险公司暂停披露年报或偿付能力报告,其中6家处于偿付能力豁免期(仍在风险处置过程中),包括大家保险(前安邦人寿)、瑞众人寿(前华夏人寿)、中汇人寿(前天安人寿)、海港人寿(前恒大人寿)、和谐健康、比亚迪财险(前易安财险)。
同时,另有8家为已暂停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问题险企,包括君康人寿、前海人寿、上海人寿、中融人寿、珠江人寿、生命人寿、百年人寿和昆仑健康。统计数据显示,上述机构的资产总规模大约为1.5万亿元。
综合退保率均值下降:银保渠道居高位
在保险业,退保率也能反映出一家险企的业务品质情况,按照13号准则的计算公式,综合退保率与期限和签单保费均相关。
2022年,人身险业的退保率为2.7%,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据统计,2023年人身险行业退保率的平均值、中位数均高于2022年,且多家险企较2022年上升幅度明显。
统计结果显示,2023年有17家人身险公司退保率超过5%,4家超过10%,从其产品类型来看,万能险和年金险的退保率最高。
据一位寿险业内人士分析,2023年退保率的上升与2018年五年期产品热销有关,当时的理财型产品热潮是五年期产品退保率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
从一季度综合退保率数据来看,大部分人身险公司的综合退保率在2%以下,仅有7家机构超过2%。退保率数据最低的为太保健康,为0.10%;退保率数据最高的为大家养老,为5.48%;有13家人身险公司的退保率处于1%-2%之间,6家位于2%-4%之间,1家超过5%。整体业务发展态势稳健。
图片
(数据来源:寿险公司2024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退保率最高的大家养老主要受承接安邦养老业务影响,受安邦养老存续业务理财类产品占比高、期限短的拖累,其退保率维持高位,不过据接近大家人士透露,存续业务的现金流危机已基本解除。而几家未披露偿付能力数据报告的公司亦值得关注,现金流和退保问题值得关注。
从综合退保率整体数据来看,大中型险企、外资险企,由于业务规模大、产品策略也较为稳健等,综合退保率普遍在低位。此外,退保率上升的公司也大多也集中于中小机构,对于保费主要靠单一产品的中小机构而言,退保影响现金流,“利差损”风险亦凸显。
另外,从退保率居于前位的险企渠道来看,银保渠道仍是集中地,退保率靠前的公司中银保渠道占比均在40%左右。从产品类型来看,2024年一季度,健康险、传统型、分红型三类产品退保率较高。
不过,银保渠道全面实施“报行合一”将缓解目前的退保率高企的问题,伴随银保渠道手续费率的大幅下滑,银保渠道产品价值率将提升,盈利能力将得到改善,进而降低退保率。
(作者为《财经》记者;实习生刘琪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