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岛演习开启!如果解放军此刻登陆,台军会如何组织本岛防御?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实施的“联合利剑-2024A”联合军演,正在台湾本岛周边轰轰烈烈地开打,大家关于此次演习的讨论也挺热烈和充分,既然如此,那大伊万也就不说啥了,咱们自顾自的说些想说的话得了。
此次“联合利剑-2024A”联合军演区域与往年军演区域对比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今天,大伊万想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台军本岛防御的战略、战役规划,希望大家能从台军的战略、战役规划中,敏锐地发现这些规划的问题在哪里,我们能够利用这些问题,做出怎样的反制,意图在未来的统一行动中,以最小的代价夺取胜利。
图片
台军的后备动员体制
以台军的军队建设现状来看,台军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精进案”、“精实案”、“精粹案”改革后,兵力建设早已从96台海危机之际的义务兵役制变成了类似于以色列军队的职业军人制。
图片
其主要特点是靠少量的志愿兵、招募兵维持基干部队框架,重点建设具备机动进攻能力的重型装甲打击单位,着力确保海军和空军的战斗力。但是,其余的大量单位,只有架子编制而无实际兵力,需要依赖战时动员补足,导致台军呈现出规模小、人员-装备比例小、熟练士官人数较少的特点。
截至目前,台军总员额定额为21万多人,但实际上缺编严重,从来没有达到过这个数字,实际员额在15到16万人之间。陆军部队中,具备较强机动攻防能力的打击旅(装甲旅和联兵旅)数量很少:
台湾地区陆军兵力部署图(图源:温哥华的鱼)
图片
图片
负责防御大台北地区的第3作战区下辖第542装甲旅、第584装甲旅、第269机步旅,此外还有负责关渡地区、兰阳地区守备的两个旅级战斗群(相当于机械化旅建制);
负责防御台中地区的第5作战区下辖第586装甲旅、第234机步旅;
负责防御台南高雄、岡山等地区的第4作战区下辖第564装甲旅、第333机步旅。
也就是说,台军现在一共只有7个打击旅,当然2023年到2024年台军也依然在实施改革,目前有传言台军可能会将陆军的北测、南测(测考中心)编列出两个后备的打击旅出来。
图片
此外,台军的外岛守备部队,比如金防部、澎防部等单位也有一定的装甲与炮兵实力,但不具备跨区域机动进攻能力,再加上台军海军陆战66旅和99旅、空骑601旅等单位。因次,台军现有的、重点建设的、基本可以以职业兵为主的、做到大致满员完成全训的、适合地面作战的旅战斗队在10个左右,且这10个旅的装备性能和数量大多数都处于落后状态。
很明显,以台军重点建设的这10个旅的规模,撒在台湾本岛上连战线都无法填满,按照一个旅战斗队在防御状态下管10千米正面的最佳状态,这10个旅也就能管100千米左右的正面。
图片
而台湾本岛海岸线长达1239千米,即使是用于滩岸防御,这10个旅战斗队能控制的海岸线长度,只占台湾本岛海岸线的1/12,这还没有算这些旅还要兼顾纵深防御、城市防御,没有计算这些旅在机动防御的过程中将遭到我军航空兵、地导、远火火力毁伤所造成的实力损失。
所以,如果台军的本岛防御战役规划,只依赖这十个旅去打,必然导致战线处处漏风,然后被我军集中兵力在某一点实施两栖登陆,上陆后纵深突破,这仗就不用打了。
图片
因此,台军的本岛防御战略想定和战役规划,是极度依赖动员体制作为后盾的。台军认为,既然打击旅数量不够、职业军人只有这一点,那么我在战时动员义务兵出来填战线,这问题不就完美解决了?用义务兵摆在滩头阵地上和登陆部队耗血,用义务兵防御纵深的城镇、关隘、交通枢纽等,毕竟填战壕谁不会填,一人发把枪填去呗。
图片
而这十多个具备机动进攻能力的打击旅,承担的任务就变成了义务兵组成的后备力量与登陆部队耗血、双方打到两败俱伤之际,作为机动预备队冲出来反击,意图作为生力军奠定战役的胜势。所以,台军在本岛防御战略想定上,主要原则是依赖后备动员体制,打击旅战力保存、作为预备队相机投入。
图片
台军本岛防御规划
如此也就形成了台军本岛防御的战役规划,战役规划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图片
第一个部分,是战时动员后备力量。台军如果判断出我军有发起登陆作战的意图,比如出现一些攻击前兆,部队调动、囤积物资、舰船机动等,那么就发布“同心”教召令,教召令的意图是将台军的架子部队补齐到满员状态。台军的架子部队包括三类:
图片
第一类是步兵旅,也就是靠着卡车和悍马车机动,旅属炮兵力量十分孱弱的脚男,这些步兵旅也是平时台军各种草莓兵段子的高发地,被台军称为甲种后备;
第二类是乙种后备,主要是台军各军事院校、测考中心、训练基地等编成的后备旅,这些后备旅平时承担教学、训练等任务,有些编制,但装备都是训练装备,性能参差不齐;
第三类是丙种后备,主要是台军按照乡土部队原则,由各作战分区的后备指挥部召集起来的脚男后备,丙种后备的装备更差劲,基本都是有什么用什么,没有军用车辆的话驾驶民用车辆也可以,没有车辆的话那就只能徒步行军了。
图片
第二个部分,是将后备力量部署到既设阵地上。三类后备力量承担的任务不同,完成平战转换的时间也不同:
比如甲种后备,台军的甲种后备在2022年之前只有7个步兵旅,现在据说扩张到了10个步兵旅,等于是10个打击旅和10个步兵旅建制。步兵旅战时承担的任务,是编入各作战分区旗下,用于防御滩岸要点,此外,一些关键作战枢纽和作战基地等,也都由步兵旅负责防御。台军号称是24小时之内完成步兵旅动员,完成整备即可投入战斗;
图片
乙种后备数量较多,台军一共编列了24个乙种后备旅,这些旅战时承担的任务不同,分为守备部队、打击部队、功能部队等,守备部队承担的职责和甲种后备基本一致,打击部队承担的职责主要是协助打击旅实施机动作战,功能部队主要负责装备维修、后勤保障等。
目前,大概有4个专业程度较高的乙种后备作为功能部队存在,海军陆战队的2个乙种后备作为打击部队存在,其余的18个旅全部都是守备部队,也就是在原有的10个步兵旅的基础上再加18个旅担任滩岸、要点守备,这样负责滩岸、要点守备的旅就扩张到了28个,台军要求48小时内完成乙种后备的全面动员;
图片
丙种后备也一样有24个旅,这些旅在战时基本都是负责本乡本土的防御,可能会得到少量正规单位的支持,此外还有一些基于高山族原住民等编成的独立后备营连等。这些营连规模不等,有的说有30多个营,有说有60多个营,总之台军宣称丙种后备可以在72小时内完成全面动员。
图片
第三个部分,是展开战役布势。在基于少量打击旅+大量后备旅的部队建设,以及所谓的72小时动员体制的基础上,台军给自己的作战想定是,大量的后备部队在滩岸和纵深城市形成密集防御。
毕竟,有28个可以要点守备的旅,24个负责城市防御的旅,战时理论上可以拓展到25万大军呢……而且这一切理论上来讲,可以在72小时内完成,等到我军开始登陆的时候,面对的是严阵以待的这25万人马。
图片
以我军目前的第一梯队投送能力,想要突破这52个旅的密集防御,困难程度可想而知,而台军的10个打击旅,则在守备旅与我军鏖战时,处于所谓的战力保存状态,也就是后备旅在前面打成血葫芦,打击旅在后方作壁上观。当然,这作壁上观也不是单纯的全军吃饭,分为两部分:
各作战区内如果战局呈现出优势,则由各作战区内的打击旅实施战役级反击;如果全岛的防御作战呈现出优势,则所有打击旅实施总反击,将上陆部队全部赶下海。
图片
所以,台军的本岛防御战役布势和想定,也就清楚了,这是一种锤砧战术。后备旅是砧板,打击旅是铁锤,后备旅负责耗血把我军的登陆部队吸引在滩岸、沿海小城镇,尽可能给予我军足够的杀伤,等到消耗超过了停止点之后,打击旅再冲出来作为铁锤把我军一锤子干烂,这就是台军防御战役布势。
图片
那么,在明确了台军的防御战役布势的基础上,台军的本岛防御战略、防御战役想定,它是否存在问题,又有哪些弱点是可以被我们加以利用的?这个问题大伊万先留给各位读者,我们明天来谈一谈大伊万自己的观点。特别注意,台军的动员体制问题,要结合着此次巴以冲突以色列的动员体制来思考,这样可以得出相似的结论。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