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00万人为莱希送行,埃及突尼斯与伊朗破冰

伊朗于当地时间5月23日将已故总统莱希安葬在伊朗东北部城市马什哈德,这里是莱希的家乡。在莱希遗体运抵马什哈德机场后,超过300万名伊朗民众为莱希送行,很多人身着黑衣,手捧莱希遗像,高呼反对美国和以色列的口号。
由于送行队伍过于庞大,街道变得十分拥挤,灵车只能缓慢地前行。在伊朗全国陷入哀痛之际,伊斯兰世界的主要国家都派出了高级官员出席莱希的葬礼。卡塔尔、阿曼、巴林、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的外交部长前来吊唁,突尼斯总统赛义德和埃及外交部长舒凯里历史性地抵达伊朗,这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
图片
要知道,伊朗1979年爆发伊斯兰革命之后,突尼斯就和伊朗基本上断绝了高层往来,赛义德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后首次到访伊朗的突尼斯总统,这意味着两国关系已经大幅缓和。
埃及与伊朗在1980年断交,舒凯里是近44年来首次到访伊朗的埃及外交部长。莱希下葬的前一天,埃及外交部还发表声明称,“埃及在这一悲痛时刻与伊朗团结在一起”。
从以上信息中人们可以看到,莱希总统的不幸离世“意外推动了伊斯兰国家走向团结”。要知道,就在去年年初,伊朗和沙特阿拉伯还处于极度对立的状态。中国促和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之后,伊斯兰国家开始加速和解,如今埃及和突尼斯也展现出了和伊朗改善关系的意愿。
图片
最不愿意看到伊斯兰国家走向团结的,无疑是美国和以色列。对于以色列而言,其邻国全部是伊斯兰国家。一旦伊斯兰国家化解完了内部矛盾,在国际社会上形成合力,以色列恐怕再也没有安稳的日子可以过。
对于美国而言,伊斯兰国家走向团结意味着美国的影响力将会被挤出中东。中东地区是名副其实的“五海三洲两洋之地”,二战结束后,每一届美国政府都注重维持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存在。
为了实现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目标,美国全力支持以色列对抗伊斯兰国家,并亲自下场打响了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派军队入驻叙利亚、约旦、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国家。
图片
随着沙特阿拉伯与伊朗走向和解,美国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伊朗支持的也门胡塞武装去年就与沙特展开了停火谈判,这意味着沙特的外部威胁已经大幅减轻,沙特很可能会在某一天正式要求驻扎在境内的美国军队撤离。
因此,美国非常希望重新挑动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对抗。在伊朗总统莱希意外去世之际,美国忙着推动沙特阿拉伯与以色列恢复外交关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访问了沙特,与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会面,讨论了美沙广泛安全协议的“半定稿”。
在到访沙特阿拉伯之前,沙利文已经先行访问了以色列,并与以总理内塔尼亚胡进行会面。可以说,沙利文此行就是奔着推动沙特以色列恢复关系、分化伊斯兰世界去的。
图片
为了促使沙特阿拉伯正式承认以色列国,拜登政府不仅承诺会向沙特阿拉伯提供安全保障,向沙特出售此前禁售的先进武器,还画下了帮助沙特阿拉伯建设半导体产业的饼。
对于拜登政府的承诺,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从来不轻易采信。他清楚地知道美国很可能会违背诺言,就算美国总统拜登亲自到访沙特阿拉伯,穆罕默德也没有让美国得到想要的东西。
先前,美国总统拜登接连访问中东多国,展开了“中东团结之旅”。拜登回到美国没多久,沙特阿拉伯就宣布减产石油,打了拜登政府一个措手不及。
要知道,美国当时的通货膨胀已经十分严重,油价一直居高不下。拜登明确要求沙特阿拉伯带头增产石油,沙特却公然和美国唱反调。由此可见,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正在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