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杨梅有了“科技范”:即使每公斤200元,客户还是抢着要

初夏时节,苗侗大地果香日渐浓郁。客商抢购杨梅的电话一个又一个,陪着游客进棚采摘一趟又一趟……这些天,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高桥村诚信杨梅园,负责人吴祥禄每天一睁眼便要忙到黑。
“尝尝看,这杨梅甜得很!”走进智慧大棚,吴祥禄热情地递上一颗饱满的杨梅。放入口中,那杨梅的汁液立刻在舌尖爆开,酸酸甜甜,回味无穷。而在不远处,露天种植的同样品种,果实还泛着青色。
“今年智慧大棚杨梅于5月22日开摘,由于每天成熟的量少,即使售价每公斤200元,客户还是抢着要。”吴祥禄的喜悦写在脸上。
图片
(游客在大棚里采摘杨梅。)
靖州杨梅的种植历史超过2000年,吴祥禄也是杨梅种植的“老把式”。他深知,杨梅喜温暖,又不敌高温烈日;喜湿润,又因其“娇嫩”无表皮,害怕风吹雨打。恶劣天气不仅影响杨梅的产量和品质,更影响梅农的收入。所以老一辈过去总说,种杨梅是“靠天吃饭”的活儿。
怎么办?在该县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吴祥禄把眼光盯上了智慧大棚,“不和老天爷作对”。杨梅住进了大棚,再也不用怕蚊叮虫咬鸟啄,也不怕刮风下雨了。
“我这大棚可不简单,温度、湿度、光照,全都能自动调节,保证每一颗杨梅都能吸收到足够的营养。”吴祥禄说,智慧大棚内装了智能控制系统,即便人不在山上,通过手机也能看到大棚内部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数据,点一下手机屏幕便可一键操作大棚开合。
白天温度高了,手机点一点,大棚里的喷灌系统会自动给杨梅树喷水;晚上湿度过高,大棚可实现自动开膜,让杨梅吹吹风,呼吸新鲜空气;刮风下雨了,点下手机,大棚便自动卷膜,棚内杨梅再不会被风吹落、被雨打掉了;土壤肥力不足了,把肥料配好,点下手机就可以自动施肥……
在精密的数字化调控下,智慧大棚抢“鲜”结果,靖州杨梅大量开摘时间大约在6月12日,而智慧大棚杨梅开摘整整提前了20多天。
“好果子肯定不愁卖。”吴祥禄笑得合不拢嘴,“智慧大棚出品的杨梅颗粒大、甜度高、品质佳,一上市就成了‘香饽饽’。”
图片
(俯瞰梅园里的大棚。)
近年来,靖州紧紧围绕杨梅产业提升这一核心,大力扶持大棚设施搭建,不断延展杨梅产业链。当下,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杨梅产业,正在进一步释放数字红利。去年,该县杨梅种植面积由2013年的3333.3公顷增长到6866.6 公顷,年产杨梅鲜果4.08万吨,全县7.1万名群众依托杨梅产业实现稳定增收。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谌孙存 通讯员 刘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