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预警运力饱和,还能去跑网约车吗?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公开提醒慎入网约车行业。预警信息显示,多地网约车运力已趋于饱和,或者远超实际需求。
在此背景下,网约车从业者面临日均接单量低、收入水平不高等问题,此外,平台的高抽成也让网约车司机苦恼。未来,网约车司机月入过万的“神话”还能否延续?
多地发布预警
来自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数据显示,在众多网约车平台中,有的平台没有开展经营,有的平台接入车辆低于50辆,有的平台日均单量小于1000单;网约车从业人员的经营状况同样不乐观,多地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不超过20单,单均营收在20元左右,单车日均收入仅200多元。
以江西景德镇市为例,当地交通运输局发布的风险预警通告指出,景德镇市区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约15单,日均运行收入仅为240元左右。综合市区人口数量、群众出行需求、公交发展水平以及现有出租汽车里程利用率等因素,市区网约车运力趋于饱和。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地区也普遍存在于武汉市、鹰潭市、苏州市、莆田市和商丘市等地,当地于近几个月均发布了网约车市场运力饱和的风险提示。
饱和的背后,供需两端不平衡的问题已然显现。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0年10月底,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254.5万本,截至2024年3月底,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679.1万本。也就是说,短短三年多,网约车驾驶员证的数量增加了约166.8%。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为3.65亿。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为5.28亿人,3年增长约44.6%。
换而言之,2020年,200多万司机服务3亿多用户;到了2023年,已是600余万司机服务5亿多用户。近年来,网约车用户规模增长已经跟不上网约车司机数量的增速。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认为,网约车市场饱和的问题实际上是市场经济供需关系的一种体现。当一个行业或市场的供给超过需求时,就会出现饱和现象。
他指出,对于网约车市场而言,早期的快速增长和资本涌入导致了大量司机和车辆的加入,但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和监管的加强,需求增长速度放缓,而供给却可能继续增加,从而导致了饱和状态。这种饱和可能会导致价格竞争加剧,进而影响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
平台抽成高 乘客服务体验下降
当网约车平台公司数量泛滥,消费者注意力有限时,竞争加剧也成为了网约车行业的常态,这为司机端和用户端都带来了些许变化。
据了解,中国网约车行业主要分为三种模式,纯自营、自营和聚合相结合以及纯聚合网约车平台。通常,利用聚合模式司机可以接更多的单,但每多一层平台,抽佣也会多一次。
广州网约车司机张师傅接受媒体报道称,今年4月,他在一笔订单中意外发现,司机端显示乘客支付金额为58.03元,他的收入为43.04元,平台抽成比例25.83%;然而,乘客表示自己实际支付71.55元,如果基于这一金额计算,平台的实际抽成比例高达39.84%。
张师傅表示,他注册了多个网约车平台接单,这笔订单是通过“及时用车”平台接的。而该名乘客称自己是在“百度地图”上下的单,订单界面显示由“悦行出行”提供服务。针对此混乱的情况,张师傅联系了“及时用车”的客服,对方告诉他这实际上是第三方“迪波出行”提供的订单。
事实上,这种“订单转卖”的现象不是孤例。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就指出,在聚合平台,也不乏订单被层层转卖、抽成超五成的情况。
另外,多家媒体报道也指出,从今年开始,一些消费者在平台上打到的网约车质量明显不如以前了。“从年初到现在,我打了十几次车,同样的路程,价格和以前没差别,但是车内环境并不整洁。有一次我打到了一辆车,从外表上看没什么,但车内落脚处都是土,车门上还有泥浆,车内还有一股怪味,体验感极差。”网约车消费者小曹说。
《财经》报道指出,上海的李女士称,最近打车的体验显著变差。最直接一点,就是车内异味,比如香烟、体味、过重的香水等,这让她很容易晕车。有时候带娃出门或长途乘车,她会专门加价勾选更贵的车型。
郭涛认为,乘客服务体验下降反映出司机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了争取更多的订单,一些司机可能会采取捷径等不安全行为影响到乘客的舒适体验;其次司机数量增加也让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也更加突出,部分司机的服务态度和专业水平可能无法满足乘客的期望。最后,由于价格竞争,部分网约车企业可能会削减成本,影响到车辆的维护和服务质量。
网约车未来在何方?
事实上,为了争夺司机和用户订单,平台往往会“烧钱”制定补贴政策,导致盈利难成为网约车行业持续的痛点。此外,网约车也面临着网约车司机抱怨赚不到钱,乘客不断吐槽乘坐体验下降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各方都在寻求解决的办法。例如,在盈利难和合规性大挑战的压力下,叠加网约车市场饱和的出现,IPO成了一些平台寻求破解难题的路径之一。2024年开年以来,网约车平台出现“扎堆”冲刺港股上市现象。
面对趋于饱和的市场,一些城市的监管部门已采取行动。合肥市交通执法支队已表示,在4月8日至6月30日期间重点整治网约车平台违规派单等违规经营行为,还要求平台在4月30日前清退不合规的车辆和驾驶员。截至目前,还有石家庄、临沂、武汉等地也宣布了清退倒计时;济南、固原则按下了“暂停键”,宣布暂停受理车辆运输证核发业务。
就在前些日子,由于日均订单双合规率(即车辆和人员均要合规)均低于99%,宁波市暂停两家网约车公司的新增车辆许可。
针对抽成的问题,最近,交通运输部发布了2024年民生实事工作方案,其中要求网约车平台公司公开抽成比例上限,并确保投诉举报渠道畅通,接受社会监督。
“面对亏损,网约车企业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应对。”郭涛认为,企业需要优化运营效率,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开支。其次,企业应加强差异化竞争,通过提供特色服务或针对特定市场细分群体的服务来获得竞争优势。
他还表示,企业可以考虑多元化经营,探索与汽车服务相关的其他业务领域,如汽车金融、二手车交易等。“对于长期亏损且无望改善的业务线,企业应该及时调整或剥离,集中资源于有潜力和盈利前景的业务上。”
综合自羊城晚报、财经、中国新闻周刊、南方都市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