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发现高血压切勿掉以轻心 这位宝妈差点丧命

2024 年5月22 日是第八个“ 世界子痫前期日 ”,5月24日,广医三院举办了2024“世界子痫前期日”公益活动,以讲座和义诊的方式向市民科普了“子痫前期”这种发生于孕产妇群体的严重并发症。
图片
广医三院“ 世界子痫前期日 ”义诊现场,市民在进行血压测量。
孕35周肚子、肩背疼 竟经历“生死一线”
一个37岁的孕妈妈,孕35周时出现肚子疼、肩背疼,去医院检查发现,她的血压已经升高到161/125mmHg,尿蛋白出现三个“+”,提示她的肾脏也出现严重问题!
医生为她进行了紧急剖宫产,孩子出生后一称体重,只有3斤出头……生产后,孕妈的这场“劫”还没有过去,她的右肩背部和右上腹疼痛仍在加重,还出冷汗,血压急降,检查发现,她的肝脏中出现了一个巨大血肿,肝功能的各项指标持续恶化。
这是广医三院产科副主任贺芳曾经接诊过的一个产妇,病人在产后3天转入了作为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的广医三院妇产科。
这位产妇遭遇的致命疾病叫做“HELLP综合征”,是子痫前期的一种,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伴有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计数减少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为0.5-0.9%,围产期死亡率上升至37%,围产儿死亡率为7.4-34%。这名产妇出现的肝包膜下血肿,是HELLP综合征的一种罕见且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最终,这名产妇经过1个多月的综合治疗后,度过了这次危机,保住性命。
但贺芳表示,这名宝妈因子痫前期而“生死一线”的经历,以及宝宝生产受限、早产的妊娠结局,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图片
广医三院“世界子痫前期日”公益活动现场,广医三院产科副主任贺芳就子痫前期相关知识作科普讲解。
“子痫前期”可以早期预防
贺芳介绍,“子痫前期”虽然凶险,但完全可以早期筛查、早期处理,预防出现严重后果。
像上述病例中的宝妈,属于高龄妊娠(37岁),肥胖(BMI为30.6kg/m2),其父母均有高血压病史,宝妈在孕早期6周做产检时即发现了慢性高血压,这些都是子痫前期危险因素,宝妈属于发生子痫前期的高危人群。
但她并没有规范产检,也没有接受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在孕29+周即出现肾脏损害,呈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这种情况下,她也没有遵嘱继续住院监测和治疗,直到病情发展到HELLP综合征并发肝包膜下血肿,严重威胁母儿生命。
“针对本例患者,强化患者教育,加强产前检查,遵守高危妊娠风险预警进行分层分类管理,及时追踪和随访,做到早识别、早诊断、早救治,可能将大大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贺芳表示。
贺芳提醒,孕妈妈发现怀孕时就应开始规范产检,如果早期产检时被判定为子痫前期高危群体,要在家里监测血压,并密切关注是否发生水肿、体重增长过快等身体症状;如果是低危群体,要保持规范的定期产检,积极参与相关疾病的筛查、预防。
图片
公益活动现场,广医三院产科陈钰仪护士长向市民讲解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
“子痫前期”严重危害母婴两代健康
“子痫前期”到底是什么疾病?它是指孕20周后新发或恶化的高血压和蛋白尿,可以理解为妊娠期高血压引发的一系列脏器损伤,“子痫”是指患者出现无法解释的全身抽搐。
“子痫前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也是围产儿死亡及婴儿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广医三院产科副主任贺芳介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导致每年死亡近50000人,在中国发病率6%-9%。子痫前期的发病率因地区差异而不同,各国报道的发生率相差悬殊, 1.2%-8%不等,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
图片
公益活动现场,市民向广医三院产科刘冰护士长咨询高危妊娠护理相关知识。
子痫前期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疾病,但它的危害还在于,它是一类涉及到两代人两阶段的疾病,即,在妊娠期和产后远期都会对母亲和子代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贺芳介绍,约25%的死胎和围产儿死亡、15%的围产儿生长受限与之相关,如新生儿死亡、脑出血、癫痫发作、肺的发育不良、喂养困难、黄疸、视网膜病变等。
子痫前期对健康的影响并没有随着妊娠终止而结束,子痫前期使母子两代远期的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