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为何打算从大陆帝国,转变为海洋帝国?彼得一世:海洋即未来

1712年,彼得一世将沙俄的都城,从莫斯科迁徙到了圣彼得堡,这件事对沙俄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因为数百年来,俄国的贵族们把固定资产全都砸在了莫斯科,一旦迁都,就预示着这些贵族将损失惨重。
这让我想起了我国北魏时期的孝文帝迁都,他将都城从山西的大同,迁到了河南洛阳,导致北魏贵族们与他离心离德,虽然这事儿促进了北魏的汉化改革,却也为北魏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因此,迁都这事儿,不到万不得已,还真不能办。毕竟牵扯的利益关系太多,稍有不慎,沙皇这个位置你都保不住。那么彼得一世为啥非要迁都呢?
图片
彼得一世巡游欧洲,发现了海洋帝国的优越性
不得不说,彼得一世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君主,他在1697年,带着100多号小弟巡游欧洲。他们可不是出来旅游的,而是来寻找拯救沙俄的方法的。
彼得一世的行程是非常特殊的,他专门挑一些欧洲比较成功的沿岸城市,或者可以通过运河抵达海洋的城市来考察。
他顺着波罗的海的方向出发,从柏林抵达阿姆斯特丹,在这里,彼得一世停留了好几个月。因为阿姆斯特丹是当时欧洲比较成功的沿海城市。
第二年开春,彼得一世又去了伦敦,后转道海牙,再抵达维也纳,在这里他又逗留了几个月,一直到夏天结束,才返程回到莫斯科。
除了考察当地的港口产业外,对当地的商贸以及航海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彼得一世的旅游团,都进行了深刻的考察。
这趟旅程,对彼得一世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他终于明白一件事,原来海权国家居然可以这么发展自身的经济,这可比陆权国家香太多了。
可要想成为一个海洋帝国,那么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强大的海军力量。
第二,天然良港。
彼得一世掌权之前,沙俄的确没有天然良港,因此他掌权以后,将涅瓦河口、顿河口以及黑龙江口,当成了沙俄志在必得的几个港口。
在这之前,彼得一世还需要解决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海军问题。要想有强大的海军,那么造船技术就得提升起来。在阿姆斯特丹,彼得一世详细了解了当地的造船产业,不光自己可以亲手绘制造船图纸,甚至打算弄一群荷兰的造船技术工人回去,帮着俄国人制造先进的船只。
技术方面有了突破以后,造船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那么只剩下一个关键问题了,该怎么获得天然良港呢?
图片
圣彼得堡将会成为下一个阿姆斯特丹
这是彼得一世的宏伟愿望,他认为圣彼得堡完全具备阿姆斯特丹或者维也纳的一切优势,甚至比维也纳强得多,因此完全可以成为沙俄的阿姆斯特丹。
不过问题是,1703年之前,圣彼得堡这块地,还不属于沙俄,而是归瑞典王国所有。整个涅瓦河口包括波罗的海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其实都是瑞典王国的地盘。
沙俄要想在这里开疆拓土,就必须要跟瑞典王国掰掰手腕。而当时的瑞典王国,被称为北欧霸主,可见其实力不可小觑。
那么顿河口有没有机会呢?当然有,不过南方的奥斯曼土耳其,以及他们旗下的克里米亚汗国,都是沙俄很难对付的对手,甚至比瑞典王国更难对付。
那么远东呢?不好意思,那时候的交通条件,就算沙俄拿下了远东的港口城市,也完全用不上。
因此,抉择之下,彼得一世打算死磕瑞典王国,势必要从他们手里夺取涅瓦河口,打造俄国自己的阿姆斯特丹。
从1700年开始,大北方战争便打响了,无非是沙俄和瑞典争夺波罗的海沿岸的战争。这场战争打了21年之久,耗费了彼得一世一生中绝大多数的精力。
图片
1703年,彼得一世从瑞典王国手里夺取了涅瓦河口后,在这里兴建了圣彼得堡城。这座城建好以后,彼得一世便力排众议,在1712年将沙俄的都城,从莫斯科迁到了圣彼得堡。他这么干,无非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沙俄需要从大陆国家,向海洋国家转变,拥抱海洋,才能拥抱未来。
第二,沙俄需要和西欧各国加强联系,毕竟那边在不断获得大量先进的科技,傻子才愿意与之切断联系。
第三,彼得一世觉得,沙俄贵族们在莫斯科根深蒂固,搬了家以后,一切可以从头开始,彼得一世可以培养自己的力量成为新贵族。
所以说,迁都这事儿根本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那时候彼得一世大败瑞典王国,为沙俄夺取了波罗的海沿岸,携得胜余威,天下莫敢不从。
图片
波罗的海、黑海、黑龙江,他们全都要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笼子里,作为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沙俄当然也不可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圣彼得堡这一座沿海城市之上。
为此,彼得一世在临终前,曾经为子孙后代立下遗嘱,一定要在保住波罗的海沿岸的基础上,开辟黑海沿岸、黑龙江流域等地。
谁能办成这两件大事,谁也就能够和彼得一世一样,被元老院冠之以大帝的称号了。在这种位置上的人,历史定位,他们是非常看重的。
1783年,经历了多次俄土战争后,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间,沙俄从奥斯曼土耳其手里,夺取了克里米亚半岛。
这事儿对沙俄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仅让沙俄少了一个强大的对手克里米亚汗国,而且还让沙俄在黑海得到了一块至关重要的宝地。从此以后,沙俄便能顺利地进军黑海了。有了这份功绩,叶卡捷琳娜二世自然也得到了大帝的桂冠。
图片
那么黑龙江流域呢?其实一切并没有那么顺利。因为早在1689年,沙俄就和清朝签订过《尼布楚条约》,双方规定了以外兴安岭作为边界。那么黑龙江流域自然就全部都划入了中国的势力范围。
这份条约还是彼得一世在位期间签订的,他依旧对黑龙江流域念念不忘,可见彼得一世从内心来说还是不甘心的。
所以说,沙俄后世的君主,要想夺取黑龙江流域,就必须要背负撕毁条约的恶名。从1858年到1860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位期间,果然撕毁了《尼布楚条约》,与清廷分别改签了《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得到了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黑龙江流域至少有一半都落入了沙俄之手,尤其是黑龙江的出海口,完全被划入了沙俄境内。这事儿对沙俄来说自然是非常兴奋的。
不过亚历山大二世并没有得到大帝的桂冠,因为在远东这事儿,并没有办彻底。黑龙江还有一半还在中国手里,除非把另一半也夺到手里,否则一切免谈。毕竟涅瓦河、顿河,可完全都在沙俄手里的,黑龙江岂能例外?
图片
沙俄差点在远东实现了他们海洋帝国的梦想
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他到死都没等到夺取整个黑龙江流域的日子。他遇刺身亡时,他的孙子尼古拉二世,恰好目睹了这一切。
尼古拉二世发誓,一定要帮爷爷完成这一目标。因此1896年尼古拉二世加冕以后,便推出了黄俄计划,打算将整个长城以北,都纳入沙俄的地盘。
至于黑龙江流域,自然也就全部被尼古拉二世划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为此1900年,沙俄大军进入东北,一度霸占了整个东北。
如果没有1904年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或许尼古拉二世还真的能得到一顶大帝的桂冠,完成他爷爷未能完成的遗愿了。
时至今日,俄国一直拥有圣彼得堡,又暂时得到了克里米亚,唯一的缺憾,或许就是远东地区没有比较优越的港口了。彼得大帝的梦想,至今都没有真正实现,就这么个趋势折腾下去,估计也没机会实现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