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九条后科创板首家IPO企业上会,芯片企业联芸科技“迎检”硬科技成色

财联社5月24日讯(记者 闫军)新“国九条”后首家科创板拟IPO企业上会,花落芯片企业联芸科技。
5月24日,上交所发布上市委审议会议公告,拟于5月31日召开第14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审议科创板拟上市企业联芸科技的发行上市申请。
图片
在今年4月新“国九条”1+N系列监管体系之下,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作为首要任务给予了突出强调,明确提出了提高主板、创业板上市标准,完善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交易所发布相关配套政策,对不同板块上市标准进一步细化。
提升科创板的“硬科技”特色成为政策引导的方向,4月40日,证监会修订《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对申报科创板企业的研发投入金额、发明专利数量以及营业收入增长率设置更高标准,强化衡量科研投入、科研成果和成长性等指标要求,进一步引导中介机构提高申报企业质量。
硬科技成色几何?
来看新“国九条”首家创板拟IPO上会企业的科技成色如何?
财联社记者查阅联芸科技招股书获悉,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提供数据存储主控芯片、AIoT信号处理及传输芯片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存储是IT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经济的底座。受益于PC、手机、服务器等下游需求驱动,全球数据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其中存储主控芯片作为存储设备的指挥官,主控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固态硬盘整体的性能表现。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内也涌现出了一批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存储主控芯片厂商。
根据联芸科技招股书,在独立固态硬盘主控芯片市场,2023年联芸科技固态硬盘主控芯片出货量占比达到22%,全球排名第二,已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出货量排名前列的独立固态硬盘主控芯片厂商。
一般而言,芯片设计行业研发投入大,企业发展初期通常处于亏损状态。联芸科技招股书显示,公司近三个完整年度研发费用逐年增加,科研人员占比超8成。2021-2023年期间,研发费用分别为1.55亿元、2.53亿元和3.8亿元,分别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6.74%、44.1%和36.73%。2023年末,研发人员数量已超500人,占员工总数比例为83.78%。
在经历了技术、产品多次迭代后,量产系列芯片数量不断增加,产品竞争力日益增强,联芸科技营业收入已由2021年5.79亿元增长至2023年10.34亿元,并在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
根据审核问询回复,随着公司各系列产品的陆续推出、在主要客户的渗透加速,未来营业收入将实现稳定增长。
科创板坚定“硬科技”定位
科创板自设立以来,持续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在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取得重大成效,已成为我国“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
上交所相关人士表示,上交所将认真贯彻落实新“国九条”和证监会《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坚持科创板“硬科技”定位,更好服务科技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财联社记者 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