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晓南:ESG可有效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公司治理是其中重要抓手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郭鹏
ESG强制信息披露时代来临,企业逐渐将其视为日程表中重要一环。
随着上海、深圳、北京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正式进入了强制性披露时代,ESG已经成为企业的必选项。
事实上,我国早在2003年从环境信息披露开始,已经推行ESG相关工作。此后,随着ESG理念在国内外相继诞生和成熟,国内ESG相关政策也日益增多。
ESG会给企业带来哪些益处?如何找到开展ESG工作的抓手?目前ESG工作尚存哪些问题?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5月23日,“2024 ESG与高质量发展创新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举行。本次论坛由广东时代传媒集团主办,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时代周报、时代财经APP、时代商学院承办。
图片
图片来源:时代周报
在论坛上,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南发表了《践行ESG理念是企业和社会共同发展的选择》的主旨演讲。
季晓南认为,开展ESG工作最关键的抓手是公司治理环节。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出资人、执行人要自觉践行ESG。
同时,他也对企业提出建议,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应积极践行ESG理念。企业应借助ESG,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将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放在治理决策、监督执行更加重要的位置。
公司治理是重要抓手
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首先提出ESG理念。ESG包括环境、社会和治理三方面,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衡量企业总体实力和未来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指标。目前,践行ESG理念,已经获得越来越多国家、地区还有企业的认同。
推广ESG,企业最常问的一个问题是,开展ESG工作会获得哪些好处?对此,季晓南表示,企业开展ESG不只是一项成本,更是一项投资。
“ESG正逐步成为一种投资价值选择和评价理念。通过开展高质量ESG工作,企业可以吸引投资、获得优质融资、提升产品等级,实现降本增效,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季晓南说。
ESG涉及的环境、社会、治理三个维度侧重点不同,企业如何平衡三个方面工作的关系,是做好ESG工作的关键。
不同专家学者对于ESG的理解有所不同。季晓南认为,现在普遍采用的是广义公司治理,其理论基础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公司治理从过去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的平衡,转变为所有者、经营者和利益相关者相互关系的平衡。企业不单是利润经营主体,也是一个创造更多价值、关注社会进步的市场经营主体。
当今社会,企业既要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以求获得更好发展,同时,也要更多践行ESG理念,更多关注和参与环境改善和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才能获得更多社会认同和赞誉。
季晓南还表示,要想做好ESG,需要注意到三个指标之间有内在一致性,也有主次关系。
其中,关键的抓手是公司治理,特别是决策层的决策以及监督。这要求公司能更好的处理各方面关系,平衡环境保护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领导层更要带头践行ESG。
提倡企业践行ESG,但不能超出企业能力
虽然ESG逐渐走向规范,但仍存在如报告造假、披露不准确不充分、报喜不报忧、执法不严、地方保护主义、缺乏监督等问题。
今年,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三大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对上市公司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等可持续信息披露方面作出了明确规范。
季晓南表示,上市公司是行业的重要生力军,三个交易所发布ESG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应得到严格落实。监管层应对提供不准确信息误导投资者的行为予以强监管。同时,季晓南也建议,企业开展ESG工作,要加强社会监督,加强媒体监督。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做好ESG工作是一项挑战。季晓南表示,做好ESG包括信息披露、绩效评价。“管理层一把手要高度重视,有条件的可以在董事会下设立ESG机构,建立相应完善的工作制度。”管理层、决策层更要在企业发展中,明确如何更好的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环境改善。
此外,ESG相关人才缺乏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季晓南举例道,监管层所要求的信息披露报告,需要专业的知识和专门的人才。很多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在内,ESG方面的人才储备远远不够,特别是高端人才。
“ESG对于人才的要求比较高,不但要熟悉企业的财务知识,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还要对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这三个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具备准确信息披露的专门知识。”他说。
除了人才之外,ESG相关方还应重视使用数字化工具。季晓南表示,ESG的环境、社会、治理三个层面,都与数字化紧密相关。
包括数字经济+在内的数字化转型,甚至是智能化转型,对各行各业都会产生积极重要的作用,其中也包括ESG。
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有效利用以及智能化,可以更精准的分析、制定相应的政策,更有效的监控企业是否履行了社会责任,对公司治理的评价也会更精准。
虽然ESG日渐完善,企业也逐步认识到ESG带来的益处。但仍然有观点认为ESG会使企业偏离主要职责,过分强调ESG或社会责任,会让企业变成“对谁都负责,就意味着对谁都不负责。”
对此,季晓南认为,践行ESG要注重经营效益和社会责任的平衡,提倡企业践行ESG,但不能超出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成为企业沉重的包袱和压力,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也应积极宣传和引导,发挥严格的监管作用,指导企业或有关行业协会制定立足中国实际,符合中国企业情况的ESG信息披露规则、绩效评价的方法以及投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