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成都成为“桃花源”:长篇报告文学《城市春晖》出版

公园城市,是继生态城市、智慧城市、智能城市之后的全新概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新理念。
近期出版的《城市春晖》,便是以“公园城市”建设理念为核心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作者陈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国家重特大题材报告文学签约作家。创作期间,陈新采访了城市规划专家、外国友人、海归、独角兽创业者等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散文的文本,小说的技法,讲述了成都、北京、上海等城市在建设中的变化与成就。
图片
理想中的公园城市是什么模样?陈新以《桃花源记》作比:“能不能有如桃花源一样美好的生活环境,它既有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风景,美好的生态环境,又能令人尽享都市之便利,且幸福感满满,怡然自乐。”
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成都就是这样的“桃花源”。“成都有奇伟之风景,‘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生活环境宜人宜业,自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成都人好客,有朋自远方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外,成都也与现代科技无缝对接,人民过着最安逸的生活。”
图片
陈新 图据受访者
“身为成都市民,我深深地感受到生态城市、花园城市的意识,在成都有着悠久的基因传承。”陈新说,虽然每座城市都有公园,但城市中的公园特色殊异。“成都的公园,广阔而不粗疏,缜密而不琐碎,像一幅幅中国画。成都的公园,又不单纯是一幅幅画,而是有故事的图景。”
图片
在近期于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的《城市春晖》作品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对该作品展开讨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张平表示,《城市春晖》记录了成都从古老到现代、从传统到创新的蜕变过程,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城市画卷,是了解成都这座城市的重要窗口。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认为,《城市春晖》填补了公园城市建设题材的空白,“从成都开始书写,又不终结于成都,描写了北京、上海、天津等诸多城市建设实践,对中国式现代化文学的书写记录具有价值。”
红星新闻记者 毛渝川 蒋庆 编辑 曾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