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三夏”生产攻坚战丨机收大比武 减损助丰收

  □本报记者 孟向东 见习记者 刘一洁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司马连竹
  又到一年丰收季,农机整装拼技艺。
  5月23日上午,南阳市新野县新甸铺镇陈家村的大田里,麦浪翻滚,满目金黄。10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威风凛凛排列成阵,在田间摆起了“擂台”,今年我省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将在这里举行。
  收割机上,农机手们摩拳擦掌,准备上阵大显身手。随着裁判一声令下,10台收割机在金色的麦浪里来回穿梭,机器轰鸣,在田间奏起了丰收交响乐。农机手们全神贯注,紧盯眼前的小麦,不断调整机器的高度和行驶速度,收割机所经之处,留下一排排整齐的麦茬。
  机收大比武可不只是以快论英雄,漏籽少、留茬低也是重要的评判标准。随着最后一台收割机到达终点,来自河南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作为第三方迅速跟进,通过随机框选、取样、称重等完成小麦损失率的计算。现场测算结果显示,本场比赛所有参赛选手损失率均不超过1%,低于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2%的行业标准。
  机收减损“大比武”在我省已连续开展了4年,不仅是农机手们一决高下的“竞技场”,还成了进行经验交流的“茶话会”。
  25岁的刘迪是此次参赛选手中年纪最小的农机手,别看他年纪轻,但经验老到,驾驶农机已有七八年时间,今年首次参赛就夺得一等奖。
  “我收割的诀窍就是根据麦子的具体状态,调整割茬的高度、车速以及滚筒的转速,只有调整到合适的喂入量才能减少损失。”刘迪说。
  科学减损就是绿色增产。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处处长王秋生表示,举办机收比武的目的,不仅在于激发广大农机手“比学赶超”的作业热情,更在于规范小麦机收作业标准、推广机收减损技术。
  “通过大比武活动,机收减损就是增产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这几年,南阳市小麦整体收割作业损失率都控制在1%以内。”南阳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农机推广科科长张谦说。
  目前,我省小麦机收率达99%以上,机械化不仅让农民告别了劳累的挥镰收割,更因为机收减损技术的推广,成了粮食增产的“无形帮手”。
  当前,我省南阳、驻马店、信阳等地小麦已开始收获。记者了解到,为充分发挥机械化促进增收减损的作用,接下来我省还将开展4场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通过以赛代训提升农机整体操作水平,确保夏粮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