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论场丨价格战尽头,是两败俱伤

  □于晴
  当平台、商家乃至消费者都在为即将到来的618大促销摩拳擦掌时,56家出版社联合抵制京东618大促销的两份“告知函”刷屏,一石激起千层浪。
  从相关报道来看,此次京东618促销方案要求全品种图书价2—3折参与相关促销活动。2—3折的折扣力度,让出版社直言“卖一本亏一本”,也将电商平台与出版机构“爱也是你,怨也是你”的纠葛,展示在大众面前。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平台与出版机构是互相成就的关系。对平台而言,读书人的买书习惯,让卖书这门生意十分稳定;对出版社来说,电商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图书销售市场增长,虽然有时因为打折而产生摩擦,但靠着电商薄利多销及抬高定价等策略,也能缓解打折带来的压力。而这种平衡,在多平台进军图书赛道并掀起价格战时被打破了。
  出版社与平台因打折问题互掐,消费者对图书价格又是另一番看法。在该话题的微博评论区,有一条评论被很多人点赞,“关键是让谁的利?慷谁的慨?”
  现在的书价到底是贵还是便宜?网友们有不同看法。“书的定价越来越贵,70元、80元常见,超过100元的也不少见”。社交平台上对图书高定价的抱怨比比皆是:“现在有些书的质量,只值打折的价”。
  还是那句话,羊毛出在羊身上。面对超低折扣的苦楚与电商销量的诱惑,出版社为了维持利润空间,只能不断提高定价,而消费者在降价促销中,对价格的敏感度也会增高,电商只能进一步加大折扣力度,最终陷入“高定价、低折扣”的无限循环。
  当低价竞争开始时,这样的画面将不断上演:出版社在议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而消费者在购买图书时,会在多个平台间货比三家,选择那个价格最低的,而电商平台的用户黏性和忠诚度也会随之下降。
  让爱看书的人享受质优价美的图书,始终是行业的追求。因此,如何追求共赢,在合作中找到平衡点,跳出“卷”低价的怪圈,是摆在出版社与电商平台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事实上,只有让图书市场始终处于良性发展轨道上,消费者与电商平台、出版社才能真正从中获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