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中科董事长张丹:用技术为基层减负 运用人工智能“为民服务”

人民网福州5月24日电 (记者张子剑)在24日下午举行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政务分论坛上,人民网战略委员会委员、人民中科董事长张丹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了人民网在人工智能+政务服务中的一些探索。
图片
人民网战略委员会委员、人民中科董事长张丹发表主题演讲。主办方供图
张丹介绍,人民网是“网上的人民日报”,在宣传、报道好各地优化政务服务的同时,自身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员。多年来,人民网着力建设“领导留言板”,已实现了省、市、县党政主要领导负责人100%入驻,36个国家部委和全国2万家职能部门入驻。截至目前,近460万件群众和企业反映的问题得到了各地区各部门的回复办理,大批建设性的意见也得到了采纳。“领导留言板”被写入《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成为向世界讲述了中国人民民主渠道不断拓宽的创新案例。
张丹表示,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领导留言板”进一步下沉基层,打造“一站式”收集民意、解决问题的“县域网上群众工作办理平台”模式。该平台突出党的领导,跨域整合“领导留言板”、12345热线、政府信箱等国家级、省级、市级及县本级的多渠道诉求,实现一个平台总体协调、四套班子协同办理,让群众诉求统一受理、统一交办、统一回复,复杂问题提级办理,最高可直通一把手。目前,这一群众工作的基层分诊模式已在河北赞皇等地初见成效,成为加强县域一级“数智治理”的有力抓手,践行了用技术为基层减负的工作做法。
近年来,人民网致力于建设“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其为2022年5月科技部改组的首批2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标志着人民网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演讲中,张丹介绍了人民网建设“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四大成果。
图片
人民网战略委员会委员、人民中科董事长张丹发表主题演讲。主办方供图
一是主流价值语料库。针对大模型普遍答不了、答不好的重大、敏感、疑难问题,人民网建设了包括基础语料、重点领域语料、敏感问答语料在内的主流价值语料库,目前已完成12万道题的问答语料库,还建设了超300亿字的基础语料库,能够满足全面性、专业性、时效性、导向正确性的要求,可以帮助政务智能问答较好把握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目前,国内许多大模型厂商都通过与人民网的紧密合作对自己的大模型进行深度训练。
二是国内首个智能涉政审校系统——人民审校。该系统基于人民网独家资源和资深编辑为内容把关的经验,构建了涉政知识库,具备涉政文本审核、视觉内容检测等技术,已为300多家单位提供内容把关和巡查服务。该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涉政内容审核,实现全媒体形态全覆盖。
三是人民网正在依托内容业务沉淀积累的海量数据,汇集大量政务数据、服务数据、舆情数据等多类型数据,在多年运营的“领导留言板”基础上,为各级政务服务平台定制“智能客服”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政民互动渠道的打通,集智能搜索、智能问答、智能导办、投诉建议于一体,能更好地引导企业和群众高效便利办事,助力各地政府实现效率提升。
四是人民网旗下的人工智能企业人民中科推出了专注政务服务的模型——“白泽·政通”政务服务大模型。这一大模型基于政务数据、公共知识和语言模型进行增强,并集纳了海量公共服务政策、知识和事项,通过推理路径的可溯源提升模型的可解释性,同时引入人民网独有的六大可信约束机制提升回答质量。该模型同步结合了人民网的主流价值语料库,能够做到敏感问题据实回答、复杂问题简单回答,目前这款大模型已经在教育部等部委和几个省级政务平台投入使用。同时,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的智能问答也正在研究利用“白泽·政通”大模型做迭代升级,升级后可实现对群众口语化的投诉、建议、办事等提问进行意图识别、多轮交互、精准回答和个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