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繁荣文艺创作,我们需要繁星满天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深圳5月2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繁荣文艺创作,我们需要繁星满天。”今天,在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上,中国作协副主席,黑龙江省作协主席迟子建说,作家要善于拥抱五味杂陈的生活,否则很难把握小人物的脉搏,很难体会他们细致入微的情感。生活本身有热度、鲜活度、饱和度,作家的笔才会有激情。
图片
迟子建在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上分享。主办方供图
在“文学如何观照时代”环节,迟子建分享了自己在国外的一场交流活动经历。当时,活动方要求每个人临场回答:“你认为你是你本国最棒的作家吗?”她回答:“因为我来自中国最北的一个地方——北极村,晚上出门可以看到繁星满天。如果有一天你来到户外,发现夜空中只有一颗星星,你一定以为世界末日到了,我喜欢繁星满天。”
迟子建认为,所有来自中国这块版图上的作家,就是落在大地各个角落的星星,深扎自己的泥土,在自己的写作天地中,用他们的笔书写着他们的情感,呈现不一样的情感世界和生命世界,包括我们这个时代,以这样一种小溪般汇聚到一起的河流的雄壮之势。她说:“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走向世界,我们的筋骨就会强壮。”
迟子建娓娓道来,自己在文学路上走了40年。她1983年开始写作,在她出生的地方,中国最北的小村子——北极村,那时还叫漠河乡。她觉得,“叫漠河乡比较难听,我要虚构一个地名”。从地理意义上来讲,北纬53度不是北极,但是她想当然把它命名为北极村。1986年,迟子建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就叫《北极村童话》。结果,上个世纪90年代,漠河乡就更名为北极村了。“从这儿也可以看出,一个作家的出发点、文学的原点和这个时代的关系。”
迟子建介绍,自己从北极村开始求学、写作等,有的读者可能觉得《额尔古纳河右岸》卖得比较好。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作家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你不知道生活很多东西也在静悄悄塑造你。自己能进入《额尔古纳河右岸》,很大程度上是这个原型人物震撼了自己。
图片
大会现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摄
在迟子建看来,一个作家就是一个小杂货店主,你接触出入这里的人物,你要想跟他们无隔阂地对话,进入你的文学天地,那么你必然要熟悉这些人的声音、气味。但是,别因为觉得这个小杂货店是自己的,就一直守到底。你写的东西可能会僵化、保守、退步,这个小杂货店经过风雨侵蚀,有可能坍塌。要意识到有这种危险性,不时地修正自己,永远提高自己。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