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加装电动车智能阻止系统,可以有!

图片
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起草的《广东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正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对于高层建筑的电动自行车管理有详细的规定,并明确了违规充电等相关行为的法律责任。
围绕电动自行车的消防安全问题,征求意见稿着墨颇多。概括来说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完善硬件设施,无论新建还是既有高层建筑,都应当建设电动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而且明确了相应的消防规范。二是对违规现象明确处罚规则,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不符合要求的,以及违反规定放置电动车及其电池,或者为其充电的,都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其中对个人可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力度可谓不小。
上述两个方面规定都具备相当强的现实针对性。日常使用电动自行车的人都知道消防隐患在哪,征求意见稿试图从根源解决这些问题。
过去电动自行车的消防安全问题同样受到关注,之所以迟迟得不到解决,主要无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电动车公共配套设施,尤其是充电设施不足,尽管很多人知道存在安全隐患,但还是只能拆下电池拿回家充电,显然也很无奈。二是电动自行车领域的消防问题近年逐渐涌现,相关的规范尤其是对乱象的罚则尚不完善。这两个原因可谓相辅相成,在完善的过程中显然必须统筹考虑——只完善配套设施而忽视对违规现象的治理,那不足以让单位或车主提高警觉;而如果单纯强调对违规现象的治理而忽视公共设施的完善,显然更说不过去。
电动自行车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过去有的城市对电动自行车禁行,直到近年风向发生变化,民众对电动自行车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政策才逐步认可电动自行车,各地开始想办法完善管理。上述征求意见稿可以说是治理思路转变后的一个重要成果,不过,考虑到电动自行车治理涉及诸多环节,这样的规定能否落地并实现预期的效果,恐怕还有疑问。
从公共设施方面来看,如今充电桩设施如雨后春笋,在各地逐步完善,很多小区都安装了充电车棚,街边的充电驿站也到处可见。对于电动自行车用户来说,他们完全可以选择公共充电桩这种更安全更便捷的方式充电,单纯就充电环节而言,目前消防安全已经大大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单位和个人遵守相应的消防规范,就具备足够的合理性——既然有条件,且相应的消防常识都得到普及,那如果还有单位或个人不引起重视,违反相应规范,受到处罚也就在情理之中。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相应的检查以及执法能否到位?
公共设施的建设,比如充电桩是否符合消防规范,还有公共场所的电动车停放问题,都很容易被发现。但也有一些问题,比如携带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或者将电动车停放在室内,甚至在家里充电,不容易被发现。要知道,这类操作一旦引发事故,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提出鼓励电梯加装电动车智能阻止系统,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本质上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来发现私人场所的电动自行车消防隐患。这种技术目前已经很成熟,电动自行车进到电梯轿厢就会被拒绝,并不是什么复杂的技术,推广起来可能难度并不大。
类似的探索还有“用电安全报警系统”,据媒体报道,电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这种系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判断用电负载是否为电动自行车,并及时发出预警,继而这种违规充电行为被人为制止。有的地方已经引入这种系统,并且及时发现了不少违规充电现象。
电动自行车便民而且实用,没有理由在消防安全问题上掉链子。公共设施的完善,加上类似的技术手段逐步落地,都为维护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创造了条件,广东出台上述管理规定可谓正当其时,相信接下来电动自行车消防问题会大大改观。 
文l绿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