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避险湖南行丨村民刚转移滑坡就来了 桂东县10人成功避险

编者按:闻汛而动,守护安全。近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指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扎实推行“631”预警叫应机制,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涌现出一批应急避险成功案例。为全面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即日起,省防办、省应急管理厅联合红网时刻新闻推出“应急避险湖南行”专栏,敬请关注。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汪衡 通讯员 范警元 桂东报道
“当时叫我们转移的时候,感觉不一定会有灾害发生,没想到后来真的发生了山体滑坡。”时隔半个多月,郴州市桂东县新坊乡溪源村凤鸣岗组村民邓湘民回想起来,仍是后怕不已。
图片
远远望去,只见青翠的山体露出一条巨大的黄色“伤疤”。
5月21日,红网时刻新闻记者来到溪源村凤鸣岗组,远远望去,只见青翠的山体露出一条巨大的黄色“伤疤”。
“经现场核查,滑坡高约30m,宽约20m,厚度约1.5m,方量约900m³。”桂东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县应急管理局局长黄波介绍,桂东县是山区,地质为松散的沙石土层,谷深坡陡,是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地区之一。
事情回溯到5月4日。当天傍晚开始,桂东县境内迎来强降雨。桂东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县气象局发布的预报预警,立即叫应新坊乡,要求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和汛情,做好防范应对工作。
新坊乡根据防汛应急预案迅速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各村应急抢险网格员敲门、上路开展巡查。
“当时就发现水特别浑浊,而且山上也出现裂缝。”5月5日7时30分左右,溪源村应急抢险网格员黄柏明在凤鸣岗组巡查时,初步判断村民黄秀珠房屋东侧右上坡存在滑坡隐患。
图片
转移线路指示牌清晰可见。
“快跑!他一边大喊一边敲门。”黄秀珠回忆。当时,黄柏明一边用力拍门,提醒她和李亮雄、李满林等3户人家10人转移,一边打电话报告险情。
“我们接到报告后,马上会商研判,认为发生滑坡的危险很大,就马上启动转移避险应急预案。”桂东县新坊乡党委委员、副乡长肖志海回忆说。
转移是关键,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应急避险紧张展开。黄柏明与驻村干部一起组织危险区域村民转移,县应急管理局组织抢险队和技术人员赶赴现场。5月5日8时10分左右,危险区域群众全部转移至安全区域,危险区域完成警戒线设置。
图片
山体中大量泥土和石头滑落下来。
5月5日8时30分,“轰隆隆”的声响从黄秀珠房屋东侧传来,山体中大量泥土和石头滑落下来,距离房屋最近的距离不超过3米。但因转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黄波介绍,因地质灾害多发易发,桂东县在实战中强化应对,探索出一系列防范经验。桂东构建了县、乡(镇)两级指挥体系和县、乡(镇)、村、组四级联动的防灾减灾救灾管理网格体系,全县531个自然村3892名网格员当好防灾减灾宣传员、情报员、守护员和监督员,实现防灾减灾和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全覆盖。
“通过宣传演练筑牢群众防线。”黄波介绍,桂东制定了667条安全转移路线,设置667个安全紧急避险点,每个村都制定了防汛避险应急预案,经常性组织群众开展安全常识培训和逃生应急演练,着力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