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倒计时,如何踢好“临门一脚”?这场直播传授“安心”锦囊

掌握“呼吸调节法”,化焦虑为动力
许多学生在备考过程中会经历心理压力和焦虑,常常表现为失眠、闹肚子、感冒等症状。这些是我们俗称的“考前焦虑”吗?如何破解呢?直播中,陶德华老师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与方法:“同学们可以通过自测,了解自己的焦虑程度。若轻微的心跳加速和紧张能迅速平复,则无大碍;若焦虑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学习,如考试时频繁拉肚子或发烧,则需提前进行心理辅导,必要时甚至药物干预。”
陶老师提醒,同学们要正确看待考试和成绩,感到压力是有上进心的正常表现,适当的压力也是有助于进步的。当感觉压力过度时,陶老师分享了切实有效的“呼吸调节法”:“具体操作是放松身体,慢吸缓呼,屏住呼吸数秒后再慢慢呼出,以将体内的浊气和压力驱散。呼吸时你能够感受到空气当中那种香甜的味道,带给你一种享受,让你的生命充满能量。如果大家能够在睡前或者在疲惫、紧张的时候做几个深呼吸,你会感觉到身体非常放松,4个深呼吸抵得上10分钟的午休呢。”
陶老师进一步指出,如果能够在深呼吸的同时,与自己的潜意识进行对话,那么其效果将会加倍,如轻声告诉自己:“你不用担心,去负责情绪,我负责理智。请你把我对考试的担忧和焦虑带走,让我理智冷静地面对每一场考试。”这种与潜意识对话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考生们缓解紧张情绪,还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控力。在对话的过程中,考生们将注意力由外而内,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感受呼吸带来的宁静和力量。
积极复盘每次模拟考,避免心态起伏
“模拟考试成绩时好时坏怎么办?”“我总觉得备考时间不够用,要是再多两个月就好了!”考试临近,不少同学感觉备考时间紧迫,时而心慌意乱。对此,陶老师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再给你两三个月,你依然会觉得时间不够用,因为你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总希望所有事情做到尽善尽美。想要解决所有的考试难点,是不现实的。”
而对于考试成绩的上下波动,陶老师建议大家应尽最大努力,保证自己的最佳表现,不必把所有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考试成绩不仅由考生决定,还受命题人和阅卷人等因素影响。拿到每一次的试卷后,不要只盯着分数和排名,而是要回顾期望与结果的差异,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巩固知识点,提高复习效率,避免心态起伏。同学们要将每次模拟考试视为中考和高考的准备,通过稳定心态和积极复盘,实现最佳发挥。”
家长陪伴遵循顺其自然,减少干扰
考试不仅是对学生的挑战,也是对家长的考验。许多家长在考前往往比孩子还要紧张,例如一些家长为了陪伴孩子高考而请假在家,实际上孩子去学校了,自己在家反而会胡思乱想,担心他的学习状态,徒增家里的紧张氛围,反而不利于孩子的考试状态。
“家长们应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尽量减少加班,确保按时回家,为孩子准备可口的晚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同时,家长应避免频繁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免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陶老师建议,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生物钟,不要打乱他们正常的学习节奏,“保持平常心态,要相信学校和老师,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图片
陶老师寄语:人生如爬山,每一程都有不同的风景
中高考是学生人生中的重要时刻,特别是高考,它不仅是十余年学习生涯的总结,更是对未来人生道路有着深远影响的关键点。陶老师对同学们说,考试无论结果如何,这都是成长的一部分。考得好,应珍惜机会深造,扩大视野,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若未入理想学校,也无需气馁。
“人生如爬山,每一程都有其风景。在普通学校也能脱颖而出,进入名校则可能面临新的压力,重要的是调整心态,积极面对。”陶老师指出,当前国家教育条件普遍提升,每个学校都有成长的空间,可以通过考研、自学等方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陶老师勉励所有即将参加中高考的同学们,要凝神聚力,以积极和自信的心态迎接考试。她送给同学们四个“jing”:心绪宁静、思维干净、渐入佳境、勇敢竞争。“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考试中展现最好的自己,旗开得胜,满载而归。祝愿学生和家长在这段特殊的时期能够保持健康、放松的心态,共同迎接考试的到来。”
据悉,“成长氧吧”系列直播是2024“润心成长”·江苏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融媒行动策划之一,系列直播每期一个主题,聚焦家庭亲子互动以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易出现的困惑和难题,邀请心理专家、成长导师支招,家校社合力,共同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
见习记者 周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摄影/摄像 罗皞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