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评论 | 满足阅读新期待 服务可以更智慧

川观新闻评论员 邓也
近日,有网友在问政四川平台反映,一些区县图书馆工作日下午5点闭馆,周末节假日下午4点过就闭馆,希望能延长闭馆时间,给群众多一些看书机会。
现行的《四川省公共图书馆条例》规定,公共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省公共图书馆70小时以上,市(州)公共图书馆63小时以上,县(市、区)公共图书馆56小时以上。从群众希望提供延时服务的诉求看,“朝九晚五”的图书馆确实难以满足市民的阅读、学习需求。
为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近年来各地想了不少办法,包括成都图书馆实行了超长延时服务,开展夜间阅读体验活动,打造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等。而随着时代发展,市民越来越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呈现“下沉”趋势,显然,“延时开放”对人手相对有限的区县图书馆运营提出了新挑战。
图书馆和书店是城市的文化之光,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满足群众阅读需求的新期待是应有之义,需要打出更智慧的“组合拳”。一方面,可以在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构建中尽量延伸服务触角,在街道、乡镇、公园、景区等人流密集场所多建阅读服务网点,有条件的尽量保证开放时间;另一方面,尽量增加电子图书、电子有声读物等数字文献品种和数量,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献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等载体向读者提供远程预约、查询、借阅等服务,让公共图书馆覆盖更广泛、借阅更便捷、读书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