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村(居)银龄科普学堂”启动

5月24日下午,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共广州市委老干部局主办,广州市越为银发活力研究院(银发智库)、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等单位承办的广州“村(居)银龄科普学堂”启动仪式暨银发人才科普助力“百千万工程”专场活动,在黄埔区图书馆总馆(香雪馆)举行。
图片
本次活动主题为“智汇银龄促新提质 科普助力乐享生活”。来自市、区、街道、社区、村委等有关组织和机构的老年人代表200余人参加了现场活动。活动同步在新花城平台及“科普广州”公众号直播和转播,参与公众超过10万人次。
图片
在新书发布环节,银发智库院长、广州大学老年教育学院教授王卫东表示,由银发智库主编的首本蓝皮书《广州市银发人才开发研究报告》,以广州市辖区为落脚点,提出了适应银发人才开发的未来老年教育改革办法,有助于推动全社会对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思考,全书包括政策篇、形势篇、实践篇、调研篇、借鉴篇、展望篇等六部分。广州市科协科普部负责人表示,广州市科协组编的《2023广州市老年人科学素质读物》,是聚焦老年人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需求、新期待,专为老年朋友量身定制的科学权威、实用易懂的科学素质读物。该书共七个章节、两则附录,除了详细介绍疾病预防与管理、饮食与健康、运动与健康、安全常识、网络生活与信息安全、老年人权益保障等章节内容外,两则附录还特别提供了广州市科普基地推荐名单和广州市主要科普活动,为老年人前往参观提供便利的指导和指引。现场还举行了赠书仪式,由王卫东教授与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负责人共同为广州市老年干部大学(广州老年大学)、文冲街道党工委等6家单位代表赠书。
图片
活动现场,与会领导嘉宾共同启动“村(居)银龄科普学堂”,宣布“银发说”信息平台上线。广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勇表示,广州“村(居)银龄科普学堂”是广州市科协重点培育打造的,专门服务老年朋友、提升老年人科学素质的科普品牌,该项目自去年设立以来,始终坚持积极回应老年人科普需求,打造银龄科普学堂阵地,丰富银龄科普服务供给,构建区域联动、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适老科普新模式,助力银龄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今年将强化银龄品牌科普活动向基层倾斜,覆盖全市11个区,新增40所村(居)银龄科普学堂,组织开展70场银龄科普活动,线上线下受众将超过100万人次。银发智库执行院长宋筱娟介绍,“银发说”信息平台通过广州日报新花城客户端开展系列科普直播活动,从专家科普、品牌孵化、产业发展三方面,聚集四海优质资源,将银发大咖宝贵的经历故事转化成公众喜闻乐见的展现形式,再通过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融媒矩阵,深入触达基层,为老年人提供直链家门口的科普资源。
活动还举行了“广州银龄科普•银发科技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由广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勇授旗,由银发智库高级顾问、中山大学原副校长颜光美教授作为代表接旗。随后,颜教授现场开讲,为听众带来主题为“小康时代:血脂与亚健康管理”的精彩科普讲座,以科学研究成果出发,向老年人分享小康时代的主要健康威胁、血脂异常的重要概念、管理血脂“五步法”、团队研发成果和血脂与长寿的关系,进一步帮助老年人树立科学预防疾病的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据宋筱娟介绍,这同时也是“银发说”系列科普讲座在新花城平台首发的首堂直播科普课程。广州市政协原主席、市老年干部大学校长刘悦伦表示,搞好“银发说”系列活动,要坚持公益性,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要坚持时代性,紧跟时代步伐,扣准科技发展脉搏,特别是对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最新知识,最新成果要有体现;要加强针对性,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科普需求,对于老年人,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多做健康养生方面的科普知识;要加强通俗性,善于深入浅出地把科学知识传递到每个人的大脑当中,真正地使科学知识直抵人心。
本次活动还邀请了AI科普企业、涉农区银龄科普志愿服务队、涉农区健康科普志愿服务队,通过现场展示实时交互系统、健康答疑、有奖问答、科普义诊等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欢乐祥和的科普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老年人的科学文化素养。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
图/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静